基于逆向选择的建设工程质量风险形成机理博弈分析基于逆向选择的建设工程质量风险形成机理博弈分析 摘要:论文从信息经济学角度,通过建立逆向选择博弈模型,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的形成机理进行深化分析,寻找建设市场工程质量风险的症结,并从构建建设双方信息对称的角度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工程质量风险;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博弈模型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逆向选择又称为不利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Akerlof 的“柠檬”市场模型(1emons model)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1],在“柠檬”市场上,逆向选择问题来自买者和卖者有关二手车质量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使低质量汽车卖主将高质量汽车卖主排挤出市场,从而扼杀互利的交易,在均衡的情况下,只有低质量的车成交,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极端情况下,市场可能根本不存在,交易的帕累托改进不能实现[2]。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风险,从而诱发的机会主义行为是建设工程质量主体(包括代表政府的建设工程监督机构、工程质量社会监管主体、工程质量责任主体)行为风险产生的根源[3]。在合约签订之前,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例如在招投标阶段,实力水平低的投标方会把实力水平高的投标方“排挤”出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大大增加了建设市场的风险,将会使建设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导致工程质量风险。从而损害业主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 2. 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的逆向选择分析 目前,我国建设市场中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产生了类似于旧车市场模型中的逆向选择风险。建设单位(业主)与工程监理单位、施工图审查单位、质量检测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商之间是委托与被委托关系,相当于旧车市场模型中的买者与卖者之间的关系。建设单位(业主)对他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他们之间的逆向选择问题来自委托方对被委托方实力水平高低(资质、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信用等状况)信息的不对称。被委托方知道自己的实际实力水平,然而业主对被委托方真实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资质、信用等情况却不能完全了解,只能通过被委托方的投标材料或其他渠道去猎取这些信息,了解到建筑市场上被委托方的平均实力水平,因而只同意根据平均实力水平支付酬劳,但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