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排桩支护设计及管井降水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1、XX大学工程设计讨论院提供的总平面图和地下室基础图;2、XX 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编制的《XX 国际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3、我公司的类似工程设计施工经验。二、工程概况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工程概况XX 国际二期拟建于 XX 市 XX 区 XX 镇,XX 大道南侧,交通便利。本工程地下 3层,基础大板开挖深度 14.2~15.2m。建筑结构(包括基础)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支护拟采纳排桩和土钉墙进行基坑侧壁支护,降水设计采纳管井降水。2.2地形地貌 建筑场地位于XX区XX镇。场地地形整体较为平坦,实测各勘探点孔口地面标高为514.46~515.8m,相对最大高差为1.34m。2.3地层结构场地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 (Q4ml),其下由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洪积(Q4al+pl) 成因的粉质粘土、粉土、砂土及卵石土组成。现分述如下:2.3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1)杂填土①-1杂色;松散;稍湿。以砖瓦、碎石块等建筑垃圾混粘性土组成为主。分布在场地东南角,层厚0.3~1.3m,平均0.83m。2)素填土①-2黄灰、灰黑色;稍密;稍湿。以粉质粘为主,含植物根茎,局部夹砂粒及少量砖、瓦碎屑。层厚0.3~1.9m,平均0.85m。场地内地表普遍分布厚0.4~0.6m的耕土。2.3.2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洪积层(Q4al+pl)1)粉质粘土②灰黄、黄灰、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斑点状铁、锰质,局部地段夹薄层粉土或砂团块。层厚0.3~1.7m,平均厚0.77m。部分地段揭露。2)粉土③灰黄、黄灰色;中密;湿。摇振反应一般;光泽反应较弱;干强度低;韧性低。含氧化铁、铁锰质等,局部含有机质、砂粒等。部分地段缺失,层厚0.2~2.4m,平均厚0.86m。3)砂土④灰、黄褐、褐灰色;松散;湿~饱和。砂粒以长石、石英为主组成,含少量云母片、暗色矿物,偶含卵石。据颗粒组成又分为细砂、中砂。细砂④-1:层厚0.3~1.1m,平均厚0.66m,多呈透镜体状分布;中砂④-2:层厚0.3~4.8m,平均厚1.42m,呈层状、似层状夹于卵石土中。4)卵石⑤灰黑、褐黄色为主。湿~饱和,松散~稍密~中密~密实。卵石成份以岩浆岩为主。亚圆形~圆形。磨圆度中等。粒径一般2~12cm,最大达20cm,混个别漂石。填隙物以中细砂、小砾石为主,中风化。根据钻探揭露并结合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测试击数判别,卵石土按密实度差异划分为松散卵石⑤-1、稍密卵石⑤-2、中密卵石⑤-3、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