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结果公布年份2025推举奖种医学科学技术奖项目名称高发、新发难治性耐药菌遗传进化机制讨论及综合防控平台的创建推举单位推举单位:北京大学推举意见: 该项目紧紧围绕细菌多重耐药这一重大命题,在国内较早对难治性耐药细菌的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系统、深化的讨论,多项讨论结果填补我国在细菌耐药领域的空白。细菌耐药机制的讨论为研发新的抗菌药物提供线索,为多重耐药细菌快速、准确检测提供生物标记。多重耐药细菌的全国范围内的分子流行病学讨论为临床医生合理、科学经验用药提供依据,为防控多重耐药细菌的播散提供理论依据,对于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起到积极作用。该讨论成果直接为制定和修改我国多个特定耐药细菌感染治疗和防控策略的指南、专家共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持,这对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防控水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该项目第一完成人主编和参编著作 7 部。多项创新性讨论内容受到国际微生物和感染领域同行的极大关注,多次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应邀发言,扩大了我国在细菌耐药领域讨论的影响力。同意推举该项目申报 2025 年中华医学科技奖。项目简介1、讨论的目的意义抗菌药物耐药已成为国际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发、新发难治性耐药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和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广泛耐药,其引起的感染病死率高,使临床治疗陷入困局。本项目通过系统分子分型方法、多组学平台、动物实验和功能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揭示耐药菌耐药传播、进化和表达调控的关键机制,创建集机制讨论、病原谱追踪、法律规范诊断和新药评价于一体的综合防控平台,改善临床实践,取得多项创新成果。2、主要技术创新点(1)率先揭示中国不同来源(人源/动物源、医院/社区)MRSA 的流行病学和种群结构特征,率先采纳比较基因组学讨论,揭示 MRSA 进化机制和宿主特异基因簇。首次建立 hVISA 检测流程和方法,开创我国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hVISA)讨论新领域;首次采纳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 hVISA 相关蛋白。(2)率先阐明我国 CRAB 和 CRE 耐药机制和传播规律,发现 CRAB 祖源株,发现 1 个新型耐药岛、多个耐药新基因和多个新转座子;首次用动物试验证明我国 CRE 出现了高毒株;明确替加环素耐药表达调控机制,发现逆转耐药性的新靶标。建立中国多中心特有基因型的耐药菌和高毒菌株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