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府理论指导下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浅思马克思主义政府理论指导下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浅思 【摘要】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核心任务。行政体制的每一次改革都对中国的进展起到推动作用,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展,经济和社会利益结构也发生而来巨大的变换,这就要求我们的上层建筑做出改变,行政管理体制作为上层建筑中重要的制度和管理要素,也必须做出适合现阶段国情的改变,才能够有效的推动经济社会的进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体质改革 经济基础 一、绪论 (一)讨论的背景及意义 (1)改革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目前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式总体是好的,但是面临的压力也是巨大的。 人均 GDP 从 1000 美元至 3000 美元是重要的经济进展阶段,为避开落入“中等国家陷阱”,有必要推动包括行政管理体制在内的各个方面的改革,将改革这个中国最大的红利继续深化下去。 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是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化,因此,为更好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处理经济社会进展问题,驾驭经济社会进展的水平,必须对行政体制改革进行调整。 (2)讨论的意义 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挖掘和梳理有关理论和论述,探寻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论证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这是一种理论上的溯源和寻根,为正在进行的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展和创新。正是作为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连接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也日益体现出来。 二、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政府理论及启示 (一)学界对政府概念的界定 学术界对政府的定义和理解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是从广义来界定政府的内涵。指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公共机关的总合,代表着社会公共权力。政府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制定和实施公共决策,实现有序统治的机构,它泛指各类国家公共权力机关,包括一切依法享有制订法律、执行和贯彻法律,以及解释和应用法律的公共权力机构,即通常所谓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就是国家的权威性的表现形式” 狭义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政权机构中的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