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页《以全球视角看知识与科技存取作用下的创新与发展》国际图联主席艾伦·泰塞作主旨报告导言过去二十年来,“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一直是人们讨论的一个焦点。这种讨论的核心观点认为,无论是过去和还是现在,信息和知识对社会的成长和发展都作出了广泛的贡献。在信息社会中,发展的杠杆就是信息的加工,即数据的有效和可靠的生成、转移和检索。Drotner(2005年)就指出,在知识社会中,发展杠杆就是知识的创新、流通和占有,即非物质的信息加工原则上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共生关系是创新的重要催化剂,而创新则是一个社区、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成长和发展的推进器。在数字化时代,这种共生关系必须在技术快速进步和图书馆功能迅速转变的背景下进行审视。Natarajan(2009年)在论述一个数字化时代的信息、知识和图书馆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时说:“数字化时代的演变已经使得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的环境发生了迅速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经济、教育、学术交流和信息技术层面。图书馆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包括组织文化方面的创新来应对这种挑战。”创新过程中图书馆的情景化第2页共6页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页创新是通过掌握知识和信息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创新对知识和信息的高度依赖性。然而,创新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正如Deiss(2004年)指出的那样,新的创新具有超越性,它会使得现有的知识和信息成为过时的知识和信息。因此,创新依赖于不断接触新知识和新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新的创新。是提供新的知识和信息,还是提供旧的知识和信息就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问题。图书馆必须通过过时知识和信息的剔旧过程来确认自己作为社会创新的中心。这些主张是以这样的前提为基础的,即图书馆业务的核心就是要推动知识和信息的普及,并在知识和信息的普及中带动社会的发展、成长和变革。这种贡献必须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以观察,即图书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和技术的变革,图书馆必须通过自己的超前服务来对这种变革作出反应。应采用创造性的新型服务方式和手段来对创新作出自己的贡献:图书馆的介入已经达到了一个所谓“无处不在”的程度。信息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特点使得图书馆每天需要保持24小时的对外开放,因为人们现在几乎已经可以在任何地方上网。信息无所不在的特点、相关技术的尽早采用、变化中的图书馆馆员和图书馆的作用都对知识和信息的易于取得关系重大,反过来,也对社会创新贡献良多。拓宽创新的理念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报告,“除非成为一种文化,否则,隔绝状态下的创新是毫无意义的。创新就像是一块完整的智力拼图,除非所有的图块都拼凑在一起,否则,该拼图将始终是个无解之迷”。根据VandeVen(1986年)的观点,创新过程本身正是那些在机制化的环境中长期保持与外界交流的人们,其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他进而指出,创新就是新观念的创立,是对旧观念的重新组合,是对现有秩序和定式的挑战,并得到同行的认同。一个新理念的创立有向外扩大的趋势,并与创新知识的理念相融合。Natarajan(2009)引用Amidon的话说,知识创新是各种新的想法进入市场化产品和服务的创造、发展、交流和应用,以追求企业的卓越性、国民经济的活力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必须承认,知识创新是知识产生、创造和使用,及其对社会成长和发展的后续影响的全过程。综上所述,如果没有一个通过创新文化来加以支持的社会环境,那么,这种创新将是毫无意义的——这是一个依赖新型互动和新型合作关系的社会过程,在一个创新环境中,第3页共6页第2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6页各方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角色。Xiaobin和Jing(2009年)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他们指出,“创新型社会”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服务模式和理念,“创新”是主题,“社会”是创新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创新型社会知识的普遍性必须被解读为是创新型社会中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