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的方案设计汤梁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摘要】积极开拓企业年金市场是我国保险业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同时这也是各商业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甚至银行都努力争夺的业务之一。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企业年金的方案设计是首要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投资政策的设定、负债评估方法、偿付能力监管等后继运作。如何针对各类企业年金计划的特点,并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设计企业年金,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介绍了企业年金方案的类型、设计流程,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所应采取的方案做了分析。从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对企业年金的缴费额度、支付办法、信托各方应具备的条件及应履行的职责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其主要针对的是以信托方式运作的确定缴费型(DC计划)企业年金。但是从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程度和众多企业面临不同的人员分布、经济财务状况来看,以保险模式运作的确定给付型(DB计划)和DC计划,将和以信托模式运作的DC计划长期共存,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承担不同的主次角色。“企业”一词突出了第二支柱的非公共性质,它带有强烈的行业或职业属性,不同于适用于全民的,强制性的,由国家负责管理的第一支柱(社会保障)。这一特点要求在设计企业年金方案时仔细研究企业的特点,包括所在行业、财务状况、雇员人口特征等,量体裁衣。一、企业年金计划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分析具体的方案设计可以看成是一个从上至下的过程:首先是结合企业外在和内在的因素来选择企业年金方案的运营主体;其次就是在特定的经营模式下,根据雇主和雇员的偏好在两类具有不同基本特征的方案中做出选择;最后才是利用精算方法对成本等各项关键指标进行测算。(一)保险模式与信托模式企业年金的运营主体从国际上看主要有两类,一是通过保险公司提供的标准保险单,由保险公司全权负责;二是以信托模式选择多方受托人来运作。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企业年金运作中需要建立的两类账户的管理不同:权益账户,即对参加人权益进行记录、保管和处理的账户;财务账户,即对企业年金计划总资产和计划参加人个人积累资产进行保管、清算和交易监督的账户。权益账户是财务账户的基础,它计量着企业年金所承担的债务大小;财务账户则是为实现权益账户的目标而存在的实际资金调拨的账户。1.保险模式保险模式指企业通过保险合同(保险单)委托商业保险公司管理企业年金计划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a)有两个管理主体,即发起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和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全权管理计划的权益账户和财务账户;b)企业年金计划资产与计划发起企业的资产相分离,保险公司承担所有风险和支付责任;c)企业年金资产的收益主要来自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保险模式的优点主要来源于保险公司雄厚的精算实力、资产负债管理、投资管理等方面的经验。首先,分红类及投资连接类年金产品对个人账户管理的需求,使寿险公司普遍建立了账户管理系统,为企业年金账户管理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其次,保险公司有客户服务方面的优势,广泛的服务网点和分支机构可以方便地为当地企业提供定向服务。此外,保险公司有丰富的精算资源,具备方案设计和管理的经验。第四,保险公司在提供年金产品的同时,还能够为企业设计补充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旅行救援等一整套员工福利保障方案,提供一揽子服务。第五,保险公司具有独特的提供各种类型年金产品的优势,包括部分一次性、部分年金支付,生命年金,定额年金,递增生命年金和变额年金等。保险模式的第一个缺点是在资产管理上,保险公司的服务过程没有银行托管环节,不利于外部合规性监管。其次,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在各国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低于在信托模式下的投资回报率。2.信托模式信托模式,即根据信托原理,将企业年金计划的所有资产转移给信托机构(受托人),指示受托人为了受益人的利益,管理和处置企业年金的资产。信托一旦有效设立,信托财产就从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固有财产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项独立的财产,这就是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可以在法律上将受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