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材料范文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中,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由于受封建残余思想和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部分农民封建迷信思想较严重,个别地方歪理邪说盛行,打牌赌博、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违反计划生育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少数青年农民受不良外来文化的侵蚀,精神空虚,追求格调低下的文化娱乐,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和道德责任淡化,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减少,好吃懒做、偷摸扒窃现象增多,导致一些地方社会风气恶化;一些农民法制观念淡薄,虐待老人、遗弃女婴,以野蛮行为对付野蛮行为,打架斗殴、宗族械斗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随着农村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生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要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拿出新举措,坚持整合力量、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扎扎实实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长期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呈“大而化之”的倾向,主要以开大会、听广播为形式,以讲大道理、念文件为内容。近年来,虽然电视、广播等媒体日益普及,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但是这种大众化的传播教育,对解决农民的思想实际问题贴近性不强,分层施教不够。努力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贴近实际,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村实际出发,从群众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不讲空话、套话,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实在,更加深入。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农村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第1页共5页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展示美好前景、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好地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和实际生活,与群众建立深厚感情,使群众亲之信之,使各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当前,重点抓好十七大精神在农村的学习、贯彻和落实,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农村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针对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大力宣传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取得的成就,用群众身边的巨大变化教育群众,激发群众的建设热情,把广大群众的认识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建设富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要切实加强对农民的共同理想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教育农民克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思想,树立敢闯敢干、开拓创新的观念;克服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的思想,树立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观念;树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观念;克服盲目乐观或畏难消极思想,树立脚踏实地,迎难而上的观念。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着力加强民主法制教育,继续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推进民主治村进程。认真贯彻《农业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第2页共5页法》等法律法规,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引导农民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农民守法意识和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