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2、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4、5、10、11、1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6、7、8、9、13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7·北京海淀区模拟)读图1与图2,回答1~3题:1、图1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中,与图2中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2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A、海沟B、海岭C、褶皱山D、裂谷3、A、B两个海域,面积变化的趋势是()A、A海域扩大,B海域缩小B、都扩大C、A海域缩小,B海域扩大D、都缩小【解析】1、B2、D3、C第1题,图2中所示的地壳运动为水平张裂和断层;图1中②处位于板块的张裂边界,形成断裂带;①③④均位于板块碰撞边界。第2题,岩层水平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海沟、褶皱山是地壳水平挤压形成的;海岭是由地幔物质(岩浆)喷出海底堆积而成,图2所示区域位于大陆最有可能形成裂谷。第3题,A为地中海,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面积将会缩小;B为红海,位于板块生长边界,面积将会扩大。(2014·重庆卷,8、10)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4~5题:4、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B、凸岸C、凹岸D、入海口5、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解析】4、B5、D此题组主要考查外力作用。第4题,在河道的不同位置,流水的侵蚀或堆积作用不同。图中砾石的体积和质量较大,不易被流水冲到河流入海口;河流的源头以侵蚀作用为主,沉积物少;在河流的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颗粒物易被流水冲刷带走,而在河流的凸岸,流水以堆积作用为主,导致砾石堆积。第5题,在弯曲河道的凸岸沉积物中,受水流速度影响,颗粒较小的物质被河水携带走,颗粒较大的物质在河道上沉积下来,根据图中“9cm”分析,图中的砾石以9cm左右的粒径为主。(2017·浙江杭州模拟)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甲图),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几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回答6~7题:6、乙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A、①B、②C、③D、④7、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解析】6、B7、B第6题,波浪岩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图乙中②为岩浆岩。第7题,波浪岩为侵入型岩浆岩,因而首先是岩浆的侵入形成岩浆岩,然后经过地壳运动出露地表经风化侵蚀以后形成。(2018·山东德州模拟)如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岩浆岩体的相互关系。读图,回答8~9题:8、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A、岩浆岩1、沉积岩1、沉积岩2、岩浆岩2、沉积岩3B、沉积岩3、岩浆岩1、岩浆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沉积岩3、岩浆岩1、沉积岩2、岩浆岩2、沉积岩1D、沉积岩3、沉积岩2、岩浆岩1、岩浆岩2、沉积岩19、如果图中有花岗岩存在,则可能是()A、沉积岩1B、沉积岩2C、岩浆岩1D、岩浆岩2【解析】8、D9、C第8题,沉积岩地层由下至上分布,年龄由老到新,所以沉积顺序为沉积岩3、沉积岩2、沉积岩1;岩浆岩1侵入到沉积岩3和沉积岩2中,说明其形成比沉积岩3、沉积岩2晚;岩浆岩2切穿了岩浆岩1并在沉积岩2之上形成了火山,属喷出岩,然后沉积岩1覆盖在火山周围,说明岩浆岩2出现在沉积岩1之前。所以选D。第9题,岩浆岩1为侵入型岩浆岩,岩浆岩2为喷出型岩浆岩(形成了火山),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所以选C。(2017·湖南四校联考)读图,回答10~11题:10、下列关于辽河口海岸线演变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断被侵蚀B、先侵蚀,后沉积C、不断有泥沙沉积D、先沉积,后侵蚀11、有人推测图中海岸线还会迅速向南推进,其理由可能是()A、辽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小B、辽河入海年径流量增大C、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加D、辽河下游流速变快【解析】10、C11、B第10题,读图可以看出,随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