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论2015年12月13日1第2页共7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2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论第一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与内涵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演进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发展与价值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演进过程:1942年7月1日,朱德《纪念党的二十一周年》提出使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理论”——11月10日,邓小平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大会提出使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1944年2月17日,彭真关于中央党校第一部整风学习与审查干部总结报告,提出“毛泽东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的思想”——1945年4月23日,明确提出使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区别于联系其一,“等同说”,即对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未加仔细区分,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一种“理论体系”,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体系,它要求立足中国实际、体现民族特性、有新的理论创造以及同时代特征相结合。换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和新鲜化。其二,“包含说”,第一种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包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第二种相反,学者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表示了一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也表示了一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相融合的理论成果,同时也表示了一个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其三,“过程结果说”,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具体特点相结合,”并获得“一定民族形式”的具体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指具有中国的特点和民族形式的科学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产生和发展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结果。第3页共72页第2页共7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72页总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结合”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这两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它由相辅相成的“两化”构成,即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另一方面是“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化”;而所谓“中国实际”则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毛泽东、邓小平在不同场合所强调的“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建设实际”“改革实际”“斗争实际”“革命实际”“中国的具体环境”“具体特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及其经验”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四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涵观点:第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是以最集中地反映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理论形态所表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特殊存在形态、表现形态和作用形态。第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直接思想渊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它的指导思想是19世纪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成长与发展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第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五点内涵:①坚持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独创性经验的科学总结;③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④人类文明的成果;⑤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通俗语言。第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化”,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点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着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特性和中国气派。所谓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就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揭示人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