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奉献为人民,观《杨善洲》有感为认真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统一要求,深刻领会群众路线的深层次内涵,4月18日上午,我局四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在局453会议室观看了电影《杨善洲》。影片对杨善洲和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杨善洲同志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所有人学习和深思。杨善洲同志1988年4月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当时省委领导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老干所休养居住,却被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到家乡大亮山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大亮山是杨善洲的家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农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大炼钢铁时就来砍,山下的工厂也来砍,盖房子砍,烧火做饭也砍,就这样山也秃了,水也干了,当地群众戏称“红白喜事送担水最管用”。杨善洲同志深刻地认识到环境的恶化,不仅是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更加损害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以他毅然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立志为家乡人民办点实事,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最后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胡锦涛指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杨善洲同志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值得我们每个党员学习。为民,杨善洲担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时候,整个XX市由于生态条件的恶化,加上大旱,地里的农作物将面临绝收,人畜饮水也遇到困难,作为书记的他做了两个决定,第一个是顶住压力,开闸放水,保证农田灌溉,保住百姓们的命根子;第二个是全民动员、灌溉农田,并停掉在建的新办公楼,把空出来的钱拿来打旱水井。最终通过不懈的努力,把保山县建造成中国的滇西粮仓。这就是那个为群众利益着想,心中时刻装着群众的杨书记,做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他有一种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第1页共3页的高尚情操,他时常是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务实,杨善洲同志在职的时候,设立研究所,研究优质水稻,并在田间推广“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下大力气提高稻田单产产量,因为他知道田地是有限的,但通过人民群众的智慧就能创造出无限的财富。他退休以后,义务上大亮山植树,为节约经费,他又带头到山下菜市场捡果核,做免费的果树苗。认识杨善洲的人都说,“你一个老地委书记上街捡果核,多不光彩。”杨善洲笑笑说,“等果子成熟,我就光彩了。”做为一名领导干部,不在乎个人得失和荣辱,不在乎世俗的眼光,用扎实的工作作风,朴实的工作情怀,一步一步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寻求更大的突破,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贡献。清廉,杨善洲“为官”多年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和捞上一册“农转非”本本,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时常对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xx县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这正是杨善洲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他总说别人有困难,有难处,却从来没想过自己和家人,他这种永葆共产党员本色、坚苦朴素的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通过观看《杨善洲》,我没有华丽的辞藻去赞美,只有朴实的心情去感悟,我作为一名财政干部,一名会计处的普通科员,没有什么权力,也没什么影响力,有的只是做为一名党员、一名公务员最忠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会计处,每年要组织8.8万人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3.3万人参加会计职称考试,2.9万人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办理各种会计从业资格证、职称证万余本,如何服务好全市的会计考生和会计工作者,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