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0页[六年级上册1-2单元由嵊泗县教研室组织编写,仅供学习参考][六年级上册3-4单元由市属学校组织编写,仅供学习参考]六上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简单机械】凡能够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装置,统称“机械”。利用机械既可减轻体力劳动,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机械的种类繁多,而且比较复杂。根据伽利略的提示,人们曾尝试将一切机械都分解为几种简单机械,实际上这是很困难的,通常是把以下几种机械作为基础来研究。例如,杠杆、滑轮、轮轴、齿轮、斜面、螺旋、劈等。前四种简单机械是杠杆的变形,所以称为“杠杆类简单机械”。后三种是斜面的变形,故称为“斜面类简单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不论使用那一类简单机械都必须遵循机械的一般规律——功的原理。使用机械的目的是为了省力或加快速度(省时)或操作方便(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机械绝对不能省功,也不会产生功,而只能传递或转换功和能。【杠杆】用刚性材料制成的形状是直的或弯曲的杆,在外力作用下能绕固定点或一定的轴线转动的一种简单机械。其上有支点(用O表示),动力(F)作用点,阻力(W)作用点,杠杆的固定转轴就是通常所说的“支点”,从转轴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动力臂”,从转轴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阻力臂”。上述就是通常所讲的三点两臂。由于杠杆上三点的位置不同,即产生不同的受力效果。【三类杠杆】对杠杆的分类一般是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以支点、阻力点和动力点所处的位置来分的;另一种是按省力或费力来区分的。无论怎样来划分,总离不开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这几种情况。分别简述如下:第一种分类法第一类杠杆:是动力F和有用阻力W分别在支点的两边。用力点与支点的距离决定了其是否省力或费力,用力点离支点愈远则愈省力,愈近就愈费力,如果阻力点用力点距离支点一样远,则不省力也不费力,只是改变用力的方向。例如,剪金属片用的剪刀,刀口很短,它的机械利益远大于1。第2页共30页第1页共3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0页这是因为金属板很硬,刀口短,刀把长,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可以少用力。属于这种情况的杠杆还有克丝钳等。家庭裁衣剪布用的剪刀,把与刃基本是等长的,即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属于不省力也不费力的类型。因为布的厚度较薄,不需太大的力,剪布要直故刀口要长些,为此用力不大,布剪的也直。属于这种类型的还有物理天平。又如理发用的剪刀,刀口很长,即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它的机械利益小于1。这是因为剪发本来不需要多大的力,刀口长一些,能够剪得快一些和齐一些。第二类杠杆:是支点和动力点分别在有用阻力点的两边。这类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其机械利益总是大于1,所以总是省力的。例如,用铡刀铡草、独轮车开瓶器、榨汁器、核桃夹等都是这类杠杆。第三类杠杆:是支点和有用阻力点分别在动力点的两边。这类杠杆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其机械利益总是小于1,所以总是费力的。例如,缝纫机的脚踏板、夹食品的竹夹子镊子、筷子、烤肉夹子都属于这类杠杆。第二种分类法第一类杠杆:是省力的杠杆,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例如,羊角锤、木工钳、独轮车、汽水板子、铡刀等等。第二类杠杆:是费力的杠杆,即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如镊子、钓鱼杆、理发用的剪刀。第三类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即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其机械利益等于1。如夭平、定滑轮等。【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动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或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L1=W·L2。式中,F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W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欲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