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9页解析中国企业管理西学误区之路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必须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是指要不断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但中国在西学路上走了不少弯路,从最初的一概否定到后来的盲目迷信、全盘照搬,我们为此付了不少学费,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水土不服。因此,对中国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壤”上移植西方管理思想,是比“西方管理”本身更重要的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企业在西学路上蹒跚学步,从一开始还不知何为管理时懵懂地、不知不觉地踏上管理路,到有意识地学习西方管理知识、培养管理人才,到自己亲身“试水”失败,到请“外援”帮忙,再到全面地吸收、引进、实践,向国际企业靠拢。短短二十几年的路,看起来好漫长,中国企业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沿着这条路,我们把中国企业管理西学中的问题和误区大致分为以下几类进行分析:一知半解型——懵懵懂懂踏上质量管理路照猫画虎型——披着“洋皮”的MBA自以为是型——出师未捷身先死盲目迷信型——洋咨询难解土问题水土不服型——淮南的橘与淮北的枳东施效颦型——在洋务运动中迷失自己借鉴他人优点的积极效应,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这种思想的鲜明反映。当然,中国人学习新东西的速度也是惊人的。改革开放,国门一打开,西方的东西汹涌而入,于是乎,中山装眨眼换成了西装,厂长、经理摇身变成了CEO、COO,连高校课程都披上了洋装——MBA……想想在20多年前,国内听过韦伯、泰勒、法约尔、西蒙的人可谓凤毛麟角,而今天,人们不仅熟悉了德鲁克、波特、科特勒,什么ERP、BPR、CRM、KPI、六西格玛等等洋名词也被时不时地挂在嘴边。没错,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必须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是指要不断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第2页共29页第1页共2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9页应该说,中国的企业实践的确离不开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一流的科学管理思想。标志着我国政治经济生活重大转折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我国企业管理发展的一座里程碑。自此,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不断传入,使我国的管理无论是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建设上,都出现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实现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管理的标准化、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生产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的精确化、规范化以及管理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和自动化等,都是开放性管理的结果,建立信息畅通、观念更新、能与国际管理接轨并迅速交流的开放性管理模式成为新的管理理念。国外各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丰富了我们企业管理的内容。尽管如此,在西学路上我们还是走了不少弯路,付了不少学费。建国初期,我们国家的企业管理受“左”的影响较深,思想僵化、呆板,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中对企业的真正内涵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对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经营管理经验采取了一概否定的态度。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们只承认人家在合理组织生产力方面的理论和做法,例如运筹学、全面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等方面具有共性,因而可以学习借鉴,对于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理论和做法,则采取批判的态度。由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不能决然分开,结果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导致管理政策方面摇摆不定,阻碍了企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中国的企业逐渐成熟起来,更快地与国际接轨。可惜,我们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美国现代企业制度被奉为我国国企改革的目标模式;西方流行的企业管理理论被奉为不容置疑的经典;企业管理制度跟着洋人亦步亦趋,甚至洋人已有的失败教训还拿来作为灵丹妙药推广。有人形象地比喻说,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在管理水平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就像是三岁小孩与泰森之间的对话,这正是我国只有二十几年日渐开放的初级市场经济的真实写照,也是为什么当今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任何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都能在中国找到市场的原因。从日本的管理、美国的管理、欧洲的管理、香港的管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