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1范围HJ/T92—2002本规范适用于企事业单位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监测,还适用于建设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市政污水排放口以及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2引用标准以下标准和规范所含条文,在本规范中被引用即构成本规范的条文,与本规范同效。GB12997—91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12998—91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15562.1—1995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HJ/T15—1996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HJ/TXX—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CJ/T3008.1~5—93城市排水流量堰槽测量标准;CJ/T3017—93浅水流量计ISO555—1:1973明渠中液流的测量稳流测量的稀释法第一部分恒流注射法;ISO555—2:1987明渠中液流的测量稳流测量的稀释法第二部分积分法;ISO555—3:1987明渠中液流的测量稳流测量的稀释法第三部分恒流积分法和放射示踪剂积分法;ISO748:1979明渠中液流的测量速度面积法;ISO1070:1973明渠中液流的测量斜速面积法;ISO4359:1983明渠水流测量矩形、梯形和U形测流槽;ISO4360:1984堰、槽明渠水流测量三角剖面堰;ISO4377:1982明渠水流测量平坦V形堰;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3定义3.1瞬时水样指从水中不连续地随机(如时间、流量和地点)采集的样品。3.2混合水样3.2.1等比例混合水样指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的混合水样。3.2.2等时混合水样指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间隔采等体积水样的混合水样。3.3比例采样器是一种专用的自动水质采样器,采集的水样量随时间和流量成一定比例,使其任一时段所采集的混合水样的污染物浓度,反映该时段的平均浓度。1HJ/T92—20023.4自动采样采样过程通过仪器设备按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的连续或不连续采样。4监测方案的制订4.1监测方案的制订要求4.1.1实施总量监测前应制定统一的监测方案。4.1.2监测方案的制订是排污单位的职责,由排污单位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站的指导下制订。经地(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定批准。4.2总量监测的方式4.2.1物料衡算日排水量100吨以下的排污单位,以物料衡算法、排污系数法统计排污总量,并按6.2.4的规定进行。目前尚没有规定排污系数或物料衡算误差超过30%的排污单位,按4.2.2执行。4.2.2环境监测与统计相结合日排水量大于或等于100吨,小于500吨的排污单位,每年至少监测4次,即每季度或隔月采样监测,核实其排水量,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总量,并要与环境统计数据进行核对。二者之差超过30%的排污单位,按4.2.3执行。4.2.3等比例采样实验室分析日排水量大于或等于500吨,小于1000吨的排污单位,使用连续流量比例采样,实验室分析混合样;或以每小时为间隔的时间比例采样,实验室分析混合样。4.2.4自动在线监测日排水量大于或等于1000吨的排污单位,流量比例采样或等时间间隔采样方式与自动在线监测系统配合使用,要逐步实现自动在线监测。4.3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4.3.1生产概况。包括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状况、产品及主要原辅材料的性质、产品年产量、原辅料年使用量、年用水量、中间体等内容及工况的控制和记录检查;4.3.2工艺特点及产污环节、生产及排污情况;4.3.3采样点性质、名称、位置和编号;4.3.4排放污染物种类及数量、排放规律、排污去向;4.3.5总量排放限值和总量排放削减、物料平衡、水平衡和污水的循环利用情况;4.3.6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4.3.7采样方式、采样器设备及运行情况;4.3.8采样频次、采样时间、采样量等;4.3.9样品保存及贮运;4.3.10流量测量和自动监测仪器,测量流量方法和监测方法,监测频次,仪器的维护及注意事项;4.3.11质量保证要求;4.3.12数据自动传输及储存情况;4.3.13数据处理及审核、上报要求及上报方式。4.4监测方案制订步骤4.4.1准备阶段2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4.4.2实地调查HJ/T92—2002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现场,详细了解排污单位生产和排污、排污规律和监测点位等基本情况。4.4.3制订方案根据有关资料和实地调查情况,按4.2总量监测方式中的要求,并根据4.3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