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类”金句300句一、相关概念阐述(11句)1.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2.调查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3.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4.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5.调查研究是了解民情民意、集聚民智民力的重要途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把问题”变课题”,把难点”变亮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6.调查研究是一门求真的学问,是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也是一种研究方法的艺术。7.调查研究是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是体验民情、摸准实情、推动落实、评估工作的重要抓手。8.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9.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一环。10.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脑力”是指能够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是调查研究工作落地落实的关键一环。11.调查研究包括调”和研”两个方面,调”就是要了解事实真相、收集基础资料,而研”则是要分析论证、决断判定。二、讲问题(56句)1.屁股挪不开办公椅,步子走不出会议室。2.个别地方在调查研究中走过场、搞形式,奉行假调研、真享受,假挑刺”、真采蜜”,犹如木人探海”自由落体”一般浅尝辄止。3.习惯坐在软沙发”上拍板决策,害怕下去坐灰板凳”。4.有的地方满足于一调了之”调而不研”研而不久”,对调研中基层反映的问题能推则推,对走上门来的群众能躲就躲,对历史遗留的老大难”能拖就拖,生怕给自己带来麻烦。5.文件未发,调研的老三样”——转转、看看、聊聊”已经踩好了点,调研路线也设置的明明白白”,一路的功劳簿”满满当当,千篇一律”来形容当前的调研方式毫不夸张。6.遇到矛盾和问题绕着走,不敢揭短”亮丑”,隔靴搔痒、隔山打牛,沉迷表面的遮羞布”,只捏软柿子”,不啃硬骨头”,最后调研报告不了了之。7.如今许多地方调研存在一副药方治百病”的万能调研”,年年调研结果相差无几”,次次调研效果原地踏步”。8.当前,很多干部反映工作繁忙,走不开、下不去,没有时间下基层调研,特别是广大机关干部,真正到田间地头、基层一线调研的机会寥寥无几。9.不注重调查研究,制定的政策、晒出的承诺、亮出的计划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既破坏了政治生态环境,也不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10.只看门面窗口不看后院角落,只听汇报材料不听牢骚抱怨,只访群众演员不访困难群众,只翻工作台账不看具体情况,只讲成绩不讲问题。11.部分干部不摸实情、不找问题,盲目开方子、出点子、定调子的现象仍然存在。12.在调研中,这里拍拍”、那里谈谈”,这里走走”、那里望望”,最终弄成一场做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既触不到根本,也拿不到所需。13.个别单位还存在报喜不报忧”的现象,总结好的”经验的多,直面差的”问题的少,对问题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或者干脆忽略。14.实际工作中,不少领导干部总抱怨工作太繁忙,没有时间深入调研,看似情有可原,实则经不起推敲。15.有些领导干部总以为自己是老基层,什么都知道,基层那些事并不新鲜,殊不知拔足再濯,已非前水”。16.在开展调研工作时,只求形式上的完成”,只顾打通与群众的物理距离”,没有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导致调研没有让群众讲心里话”。17.在调研过程中收集的素材,往往存在真伪并存、粗精混杂等情况,很容易造成调研素材片面等错误。18.虽身在基层”但心不在焉、浮于表面,看着花哨好看,但实际上凌空蹈虚,难堪一用,没有发现问题,反而助长新问题。1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调查研究归根结底要依赖调查者的问题意识。20.没有问题意识,对一切社会现状、工作动态的变化不具备敏感度,甚至习以为常,就永远迈不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认知困境。21.用旧眼光去分析新问题,其结果只能是被动地适应,处于亡羊补牢”的尴尬局面。2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个别干部自诩繁杂事务缠身,挪不开椅子、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