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页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动力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9年10月)动力工程是研究工程领域中的能源转换、传输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一次能源消耗和污染物质排放,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工程技术领域。以工程热力学、气动热力学、燃烧学、传热传质学、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加强能源科学技术创新,探索能量转换过程中的规律、设计准则与新方法。基于对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能源与环境二者地位和制约关系的思考,面向国家能源、动力、环境领域战略需求,为能源、动力、环境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本领域涉及动力机械及热工装置的设计、制造运行、控制、试验研究的基础理论、工程技术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能量的转换与传递过程,主要目标为利用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化工技术、测控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洁净利用。动力工程相关的学科领域有: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包括电厂热能动力、冶金热能工程、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等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包括内燃机、汽轮机、锅炉与换热设备等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制冷与低温技术、以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和控制技术等。为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特制定此动力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动力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①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②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③掌握一门外国语,可以熟练地阅读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三、培养方式①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②课程设置应第2页共5页第1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5页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③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④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原则:课程设置遵循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工程性和创新性五个基本原则。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选修课程等。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要求不少于30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必修课程除公共基础课外,原则上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中选,总共必修课程不低于19学分,如果专业方向有特殊要求的,必修课程可以在相应一级学科工学硕士课程设置中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选;选修课程至少3门11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属性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备注公共基础课自然辩证法与科技革命543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01通识案例必修课200英语726必修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2微分方程数值解Ⅰ402微分方程数值解Ⅱ402张量分析402数值线性代数201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高等工程热力学603高等流体力学603两相流动与热物理603计算传热学402气体动力学基础402流体力学导论402热物理实验原理与技术402对流传热与传质402传热设备与技术402太阳能热转换原理402高等计算流体力学402第3页共5页第2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5页热传导与热辐射402传热传质学402相变储能:理论和应用402有化学反应的湍流两相流402燃烧理论402煤的流态化燃烧402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