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劳工关系学系实习报告一,实习动机与目的:动机:课程上需要目的:将平日所学之理论与实务所见做一对照,并了解实务中劳资争议的处理过程.二,实习单位概况:实习单位:台北市政府劳工局第二科第一股.该部门主要是处理与劳资争议问题相关的业务,并进行有关劳资争议的协调.报告内容:前言:(实习期间之心得)藉由此次实习的过程得以窥见所谓的社会真实,以及法律规范在实务运作上的一些缺失.世人对於法令规范的不了解,导致了权益的被剥削.多数人对於此种情形,也大抵是抱持著无可奈何的态度相应对..相较於我的念头偶而变化多端的改变,法律之於世人,也是如此变化多端,甚至会因时因地而不同.这样的评价或许有些颠倒黑白,似非而是,然而我们所身处的社会环境大多的时候却是似是而非,甚至颠倒黑白也无妨的.因为事物本来就有正反两面,前后两端,只要心境稍转,就能变化黑白,这是人类善於变通的拿手好戏.这段期间实习以来,发觉身为人值得骄傲的其中一点是:制定了法律.这样的功绩值得颂扬.然而,看起来规范完备的律令,实际施行起来却很吃力.藉由实务的情形可以发现,即使人们了解到有法律或是正义的这些概念,但是却也不轻易地去主张自身的权利.想来是因为了解到一些什麼,甚至觉得漠视权益,被剥削也没什麼好可耻的.法的立意实在提供人民完善的保障,但是律令规范的弹性空间却也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了劳资争议的起因.两造双方对於法律规定各自表述,也不过就是突显了法律结构的不够严谨罢了.即使有再多的权益规范,但在各自表述的协商过程中,很可能最终所得仅是大打折扣的结果.实务上所见所闻说明了:即使真理站在我这边,权力却掌握在他人之手时,不是委曲求全,唯命是从,就是得背著当权者的耳目来贯彻自己的理论.而劳动者很不幸的常只能选择前者.基於经济上的从属性,对於工资的依赖性,即使有再多的律令规范雇主的行为,然,权力在握的人是否真的就会依法行之,则令人怀疑.想必也有许多人早就清楚的理解到这套法律在实务上的实益为何,而这些人之中势必也包括了一些参与立法的相关人员.本来我还深怕只有我窥见这样的内幕,深怕举世不知唯独吾人尔.现在一日三转,换个角度想,一定是这样没错,一定也有人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想到世人的苦难与悲剧不再由我独自一人承担,心里不由得轻松不少.虽说为了所谓的正义与人道,我们是该勇往直前,甚至不惜付出生命.但在这样的体制下,如此莽撞的行为,只会受世人的非难,甚至加以挞伐罢了.所谓的理想,实存在於理论当中;所谓的平等,也仅是挂在嘴边.如果觉得这样的道理实在过於无奈,那也只好下定决心不再去忧虑不公平的事情会不会发生;又或者把无能为力的事情都当作不会发生.如此一来,人生与法律这麼严肃的问题方能用轻松的态度面对阿!这次的实习报告,自己大抵挑出了几个主题来写.许多只是法律与现实人生的一隅.第2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我也仅能用一个实习生的角度来加以旁敲侧击,或许不是那麼客观,那麼也请阅读此一报告的人多多包含.毕竟从来就没有人能够真实的描绘社会的真实.或多或少的主观,加上理论发展的佐证,也不能证明:人生就是这麼一回事.根据这一个月来的实习经验,加上这一切的历程,督促著自己写下这些模糊不安的感受.其中的抒发有对法律的无奈,以及对身为弱势者的悲哀.你或许无法相信我的话,但是我所看到的这一切告诉我:越接近社会真实的人往往都会对这一切展现莫名的无力感…以下列举了劳资争议的基本面问题,多数从法律层面著手论述,主要是希望对於法律不够了解的人不要不明究理的排斥它,但也不要毫无知觉的使用或适用在法的规范当中.*.劳资争议问题的基本面:综观现今常见的劳资争议问题,多数的案例大抵多围绕在很琐碎的法律层面上,如:资遣费,退休金,特休假,职业灾害等问题.除了讨论法律规范的结构缺陷问题外,我们尚必须回归到实务上的另一个基本面探讨:劳动者是否有议价空间如果劳动者本身没有议价的力量,加上法律规范又不能提供完善的保障,那麼处於经济弱势的劳工,在争议发生时的情形与结果将会如何,其实是可想而知的.又假使今日体制内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