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共青团在大学生个体发展观塑造中的支撑作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团委内容摘要:大学生个体发展观涵盖了青年大学生在专业技能、人格素养、社会责任等各个维度的价值判断和方向抉择,是青年大学生人生规划的重要导向。青年大学生作为准社会人群体,应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做好面对各种人生发展问题的充分准备。本研究旨在关注大学生个体发展观的具体内容结合社会对大学生发展的期待和要求,指出现阶段大学生发展观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障碍,深度分析其原因,从共青团工作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关键词:大学生个体发展观共青团青年发展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一、研究的背景与方法(一)研究背景现今社会,网络、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充斥着对大学生的批评,包括学业中的“投机取巧”、恋爱中的见异思迁,社会交往中的急功近利,生活中的狂热冒失,求职中的眼高手低等。也有大学生因就业率“倒悬”而自嘲“研究生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专科生”,不断质疑学习的有用性。在部分大学生群体中,甚至出现只关注自身发展,对集体和国家的事件漠不关心的现象。大学生在个体发展中的“浮躁心理状态”,对自我发展定位的疑惑和对个体发展与国家、社会关系的决裂,是现今大学生发展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社会、家庭和学校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高校层面而言,如何走出旧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寻求更为有效的干预方式,是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怎样深入分析大学生“浮躁”心态的形成,关键在于充分把握大学生个体发展观的塑造。广泛意义上的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主张。而所谓大学生个体发展观,指大学生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对自身发展现状的认识、对个人发展目标的预期及其对不同发展路径的选择。大学生个体发展观涵盖了青年大学生在专业技能、人格素养、社会责任等各个维度的价值判断和方向抉择,是青年大学生人生规划的重要导向。大学生个体发展观,不但是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观念、对个人经历的总结,也是大学生对未来目标判定标准,并同时对当下行为产生影响。这是一个涉及学习知识、掌握行为规范和发展自己社会属性的全方位观念。关注大学生个体发展观塑造是分析大学生思想生态、寻找解决目前存在的大学生心理困境和自我身份认同障碍的关键步骤。因此研究大学生个体发展观,对全面分析和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并结合深度访谈。问卷以上海31所本科院校的在校学生为调查总体,其中211高校9所,非211本科院校22所,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以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问卷发放共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62份。二、现阶段大学生个体发展观生态(一)大学生个体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考察1、大学生对个体发展与集体、社会的关系的观念大学生在自身发展中对这一关系比较认同,认为自身与集体、社会关系密切。在与集体关系的探讨中,大学生比较认同(59.3%)“比起个人,集体的利益更为重要”的观点。在发展的资源方面,79.2%的大学生充分强调了朋友伙伴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在高校之中,除朋辈群体之外,直接影响大学生发展的集体组织就是基层的党、团组织。调查发现,有约95.0%的大学生会寻求党组织和团组织帮助。尤其是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对日常工作有想法时和希望进一步学习提高时,寻求党、团组织帮助的期待更大。同时,大学生认同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也密不可分。调查显示,大学生比较认同(70.3%)“个体发展与国家、社会息息相关”。有57.0%的大学生认为关注社会时政或国家政策“很有必要,大学生应该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群体”。大第3页共8页第2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8页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和崇高爱国情操的青年群体,关注社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