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葡萄酒、白酒、啤酒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鲁经信改字[2011]697号各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提升工业结构,促进制造业强省建设,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和省轻工协会制定了《山东省葡萄酒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山东省白酒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山东省啤酒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山东省葡萄酒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葡萄酒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饮料酒,在国内外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我省是全国重要的酿酒葡萄产区和葡萄酒产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为进一步提升我省葡萄酒工业发展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我省葡萄酒工业实现快速发展,产量快速增长,行业经济运行质量稳定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进步速度加快,产品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优势逐步发挥。(一)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10年底,全省拥有葡萄酒企业238家,占全国的23.7%;规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约40亿元,约占全国的23%。2010年葡萄酒产量37.54万千升,实现工业总产值166.63亿元、销售收入165亿元,分别占全国的34.48%、53.83%、56.33%。“十一五”期间,全省葡萄酒产量、销售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1%、32.8%。(二)原料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骨干企业均建立了一批稳定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十一五”新增酿酒葡萄面积21.74万亩。截至2010年末,张裕公司全国葡萄基地达到25.15万亩;中粮长城公司宁夏2万亩原料基地已经投入建设,新疆3万亩原料基地建设将启动;威龙集团相继在山东、甘肃、吉林、河北等地建立了原料基地,其中甘肃武威的有机原料基地初步形成,未来5年将达到15万亩规模;华东猎王谷1万亩酿酒葡萄基地和1万吨的酒庄即将完工。(三)品牌建设成就明显。“十一五”期间,全省葡萄酒企业着力推进品牌建设,形成了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张裕、华东、烟台长城、威龙葡萄酒等名牌产品。截至2010年末,全省拥有中国名牌产品5个、山东名牌产品7个;全国驰名商标6个、山东省著名商标22个,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了3个、19个。(四)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省干型葡萄酒超过总产量的90%。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合资、独资、股份制、民营企业约占97.64%。所有制的变化给企业带来了强劲的动力和活力,促进了企业较快发展。(五)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农大分校、山东农业大学设立了葡萄酒专业,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设立了蓬莱葡萄酒分院等。截至2010年末,全省拥有葡萄酒行业专业科研机构1所、企业科研机构22所,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3个、省级技术开发中心3个、行业技术中心2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十一五”期间,葡萄酒行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5项;拥有专利110余项。“十一五”期间,我省葡萄酒工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酿酒葡萄现代育种、选优复壮技术欠缺,酿酒葡萄品种区域化缺乏系统研究,产地酵母筛选和培育工艺研究不够,酿酒葡萄种植管理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地下酒窖设施不足,葡萄酒文化宣传培育有待进一步加强等。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将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将持续升级,对葡萄酒的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给我省葡萄酒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欧美等传统市场对葡萄酒的需求受到抑制,葡萄种植面积和葡萄酒消费量增长缓慢。国际知名品牌凭借人才、技术、品牌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在继续巩固国际葡萄酒市场地位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中国葡萄酒市场开拓力度,特别是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的葡萄酒文化传播卓有成效,对国产葡萄酒造成很大的竞争压力。国内葡萄酒产业迅猛发展,新兴葡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