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原理》(608)热点专题1.低碳城市⑴低碳城市的概念和特征①低碳城市的概念要界定低碳城市的内涵,首先要理解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首先由英国提出,其认为英国的低碳经济是通过政府引导、商业激励的方式,鼓励市场运用最新的低碳技术,为工业和投资者提供一个明确而稳定的政策框架,促进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变。对于低碳城市的概念,夏堃堡(2008)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金石(2008)认为低碳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处于较低水平。付允等(2008)提出低碳城市是通过在城市空间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逐渐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②低碳城市的特征和支撑体系2009年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绿皮书中将低碳城市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经济性、安全性、系统性、动态性、区域性。绿皮书也提出了低碳城市的基本支撑体系分为以下四项:——低碳城市的产业结构体系。实现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变和重化工业化向高加工度化的转变,利于我国减少能源消费,发展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基础设施体系。需预先做好城市基础设施的总体规划,保证城市基础设施设计的低碳化。——低碳城市的消费支撑体系。为实现城市的低碳发展,人们要改变以往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的政策制度体系。制定合理、正确的制度和政策,依托和整合现有政策体系及手段,确定低碳城市发展的长期目标,向社会大众表明政府联合全社会一起实现低排或零排放的决心。③国内认可概念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城市。其目标,一方面是通过自身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社会建设,保持能源的低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低排放;另一方面是通过大为推进以新能源设备制造为主导的“降碳产业”的发展,为全球二氧化碳的减排做出贡献。⑵“低碳城市”理念产生背景中国2050年的城市化水平预计可能突破70%,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经历过的快速的城市化阶段。在高速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进程之下,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来自环境、社会、区域的种种压力,如何在保持经济高速稳定增长的同时,又能够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尤其是减少城市能源消耗与废气的排放成了中国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能源短缺问题和CO2排放所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将会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变化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所以这是一个影响全球生态环境的问题。2003年英国政府将低碳经济(LowC盯bonEconomy)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写人政府能源白皮书。之后许多城市开始以“低碳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低碳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处于较低水平。我国更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指标。⑶用“低碳城市”理念解决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研究表明,由于城市空间结构的锁定作用,西方国家城市交通所需要消耗的能源及排放的CO2和其它温室气体总量增长迅速而且十分难以控制。技术的进步虽然能减少小汽车的能耗水平和废气排放量,但是如果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小汽车使用的锁定关系依然成立,技术进步的作用将很快被抵消。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机动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情况下,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规划策略,未来全球石油资源供应的不确定性和环境问题都将会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制约。⑷总体规划下的“低碳城市”空间结构①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引导下构建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首先应注意城市密度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己证明通过密度控制可以实现城市的紧凑发展,从而减少出行,达到“低碳发展”的目的。②城市的空间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城市的交通体系所决定的。一定的城市空间结构需要有相应的交通结构体系,低碳生态型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形成需要有绿色交通体系的支撑。交通体系本来就是城市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