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调查分析【摘要】目的调查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6月份出院患者的手术病历240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其中预防用药占84.58%,治疗用药占一八.41%,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为6.25%。抗菌药物中位累计使用时间为7d。78.7%病例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存在用药时间长、选药档次高等不合理现象,应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关键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调查与分析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一五(2012)1-353-03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在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显著降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发生率。为了规范了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推动了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我院2010年1—6月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临床用药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从2010年1—6月份我院出院患者全部病历中,随机抽取有手术病例的病历240份。1.2方法来自我院病案室出院病历,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进行合理性评价。1.3评价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卷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1.4研究内容将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住院科室、出入院诊断)、手术信息(手术名称、切口类别、手术持续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用药时机、药物名称、剂量、溶媒品种、用量、给药频率、用药时间)、预防用药效果(有无感染)等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并进行合理性评价,具体标准见表1。1.5合理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用药的;用药严格按照评价标准所规定进行;用药品种选择抗菌谱尽可能杀灭覆盖手术部位可能感染细菌的抗菌药物。1.6不合理无指征情况、用药不当或用药品种选择抗菌谱不能杀灭覆盖手术部位可能感染细菌的抗菌药物;用药不符合规定的标准。表1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合理性评价标准tab1criteriaforevaluatingtheperioperativerationaluseofantimicrobials2结果2.1患者和手术的基本情况共收集2010年1—6月份240例手术病例,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16人和124人,平均年龄51岁(5~79岁),平均住院9d(1~45d)。i类、ⅱ类手术和ⅲ类切口分别为64例(26.67%)、一三9例(57.67%)和37例(一五.42%),手术历时平均1.7h(0.3~4.5h)。2.2抗菌药物使用情况240例手术中在围手术期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其中术前2h内开始静脉给药的67例,占27.92%。累计使用1,2,3种抗菌药物的病例分别占所有病例的31.25%、51.67%,17.08%。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用药者为预防用药,ⅲ类切口手术及发生感染用药者为治疗用药[1]。抗菌药物累计使用时间(平均值)为8d,其中i类切口手术为4d,91%用药时间>24h;ⅱ类切口手术为5d,96.3%用药时间>72h;iii类切口手术37例,抗菌药物累计使用时间平均值为9d。手术前后使用的各类抗菌药物的例数及其占所有用药病例的百分数见表2。从表中可看出,青霉素复方制剂、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及其复方制剂、喹诺酮类是术前后最常用品种,术后合用抗厌氧菌药物较常见。2.3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合理性分析合理性ⅰ、ⅱ类切口手术术后用药时间普遍太长。术前2h内给药,选择的药物种类和档次普遍不正确。用药剂量和溶媒体积过大,未严格掌握。此外,还存在用药选择时间、联合用药方面的问题。表2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内容统计结果tab2orderofdifferenttypesofirrationaluseofantimicrobialsduringperioperativeperiod3讨论3.1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