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技术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下,随着现代音乐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取向逐步倾向现代音乐,这给传统民歌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同时,青少年中喜爱传统民歌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为了不让这一古老的音乐品种消亡,传统民歌在当今时代既要体现它的民族性,又要体现它的时尚性,增加许多现代时尚的元素,在迎合民众的需求时又把优秀的传统民歌带到了人们的生活中,这会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泰州民歌并喜欢上泰州民歌,从而将其传承和发展。关键词:艺术特征;音乐特色;泰州民歌;文化传承目录1前言.................................................................42泰州民歌《隔趟栽》的音乐特点分析.....................................42.1泰州民歌《隔趟栽》的基本音乐特征.................................42.2泰州民歌《隔趟栽》的演唱特征......................................42.3泰州民歌《隔趟栽》的旋律艺术特征.................................52.3泰州民歌《隔趟栽》的衬词特征......................................62.4泰州民歌《隔趟栽》的语言特征......................................73泰州民歌《隔趟栽》的发展现状.........................................83.1经典失传,风格单一...............................................83.2市场不均,政策形式化.............................................83.3资金匮乏,人才稀缺...............................................94泰州民歌的艺术功能与文化价值分析.....................................94.1泰州民歌的艺术功能...............................................94.2泰州民歌的文化价值..............................................104.3对于泰州民歌传承与发展的建议....................................10结论.................................................................12参考文献...............................................................131前言本文通过对泰州民歌的探究与分析,进一步了解其音乐特色和文化价值。从泰州民歌的起源、历史背景和内容特点以及美学价值等等诸多元素进行研究,从泰州民歌的艺术特征和功能,文化价值及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挖掘泰州民歌的学术价值,保护泰州民歌、继承泰州民歌、发展延续它的生命。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泰州民歌的音乐特色。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和报刊杂志,从中搜集到关于泰州民歌的历史及艺术价值等诸多研究成果,为分析泰州民歌的艺术特征储备理论知识。由泰州民歌发展的历史入手,详细概述了泰州民歌的历史起源、发展现状及音乐特点;其次通过对泰州民歌的音乐特色概述,用图示研究法和例证研究法详细介绍其音乐结构、调式调性、衬词衬腔等以及曲式曲调各方面的特征。再次,运用归纳总结法阐述了泰州民歌的艺术功能和文化价值在生活中的体现;最后对泰州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建议,通过自身的改革和政府及社会的支持,为泰州民歌提供多样的发展渠道。2泰州民歌《隔趟栽》的音乐特点分析2.1泰州民歌《隔趟栽》的基本音乐特征民歌是活在人们口头上的艺术创作,也是反映一个地方一个时代民俗风情的活化石。民歌以其灵活多变、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等表现形式及特点,历来为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泰州地处江苏中部,是江、淮、海三水交汇之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泰州民歌的形成、传播和发展。泰州民歌包括号子、小调、花鼓、山歌以及祭祀、宗教中的吟唱等多种形态。例如:北部地区盛行水田牛号子、拉犁号子、划船号子,南部地区则流行拔麦号子、打豆号子、山歌、唱春调、唱书调、摇橹号子、绞关号子等。根据民歌《阿里隔上栽》基础上创编的《隔趟栽》,其中增加了快乐的节奏,丰富的和声,鲜活的再现了水乡人勤劳朴实的性格和淳厚平和的民风。《隔趟栽》,作为农耕文明不可或缺的章节,深深锲刻在历史的印记里。而流传于水乡兴化的林湖秧歌,又以其独特的乡土魅力,成为秧歌民谣中的翘楚。《阿里隔上栽》已传唱了百年,厚土的底气,秀水的滋润,使它具有一种时空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