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9页第四章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吗许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实行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制度,这种观点已经成为一种广泛流行并根深蒂固的思想,在前苏联、东欧诸多国家以及我们中国,千千万万的几代青年人从他们的老师那里学习并接受这一思想,又一代一代传输至今。这一观点同原始社会经济学的其他观点一样,被认为是科学的、符合历史事实的观点,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所当然地写入各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之中。第一节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正统的观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就曾这样写道:“当时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较低,微少的食物是平均分配的,别的分法也不可能。因为劳动产品只能勉强满足最迫切的需要。假如原始公社有一个成员分得多些,超过每人平均应得的份额,另一个人就会饿死,因此,平均分配共同劳动的产品是不可避免的。”1这种观点连同这本教科书被翻译成中文,成为我国建国早期培训干部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之一。上面的这一论述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原则的经典表述,被无数次地重复,成为比平均分配原则更加神圣的不可动摇的理论。我国经济学界基本上全部接受了前苏联的这种观点,从小学生的启蒙课本到高等院校的各种教科书,从各种通俗读物到权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凡是谈到原始社会产品分配的地方,都异口同声地重复着“平均分配”的观点,只不过表达方式略有差别而已。一本曾广泛使用,先后再1《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16页。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人民出版社出版,1955年5月第一版。第2页共29页第1页共2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9页版一千二百万册的经济学教科书就这样指出:“在原始社会中,共同劳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极度低下的生产力水平,造成了产品的平均分配。因为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条件下,可供消费的劳动产品不多,如果不实行平均分配制度,必然使一部分原始公社成员饿死,使集体受到破坏,而当时人们只有依靠集体才能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求得生存,因此原始公社成员是神圣地遵守平均分配原则的。”2在我国,以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有幸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就能够从教科书中这样了解原始社会的分配制度:“(原始社会)由于劳动成果很少,所以劳动产品只能实行平均分配,如果有的人分得多些,另一部分人就会饿死,整个集体就会受到削弱和破坏。”3一年又一年,书本上就这么写,老师就这么讲,学生就这么记,在几代受到学校正规教育的知识分子当中,几乎所有人都非常自然地接受了上述观点,认为原始社会的人们真得实行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制度。“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无力支配自然,在极端险恶的生存环境下,人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4但是,原始社会的人确实是实行过这种制度吗?平均分配制度真是当时社会经济条件下唯一的和神圣的分配制度吗?那时的人们能不能实行另外一种分配制度呢?他们有没有实行过不同于平均分配的其他分配制度哪?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连想也不曾想过的,谁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去关注这样一个问题。谁又会想到个问题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呢。谁又会想到这2《政治经济学》24页,蒋学模主编,1978年。3《思想政治》(全一册),9页。义务教育山东省三年制初级中学课本。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1月第一版。4《思想政治》(全一册),7页。义务教育山东省三年制初级中学课本。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1月第一版。2003年4月第5次印刷。第3页共29页第2页共2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29页会是一个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论点呢。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从他十分敬仰的老师那里聆听了原始社会平均分配的故事,恐怕一生也不会怀疑它有什么不对。然而,由于这一问题是原始社会经济学最基本的观点之一,并成为阶级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