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材料金句——文化篇1.品牌文化品牌文化具有长久的穿透力,你建立什么样的文化,这个品牌就有了这个文化基因的价值取向。有了文化的品牌才是有灵魂的品牌,才会有生动的生命。品牌文化决定了品牌的生死存亡,塑造品牌的根本是文化元素,就是说品牌所蕴含的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取向,是决定一个品牌能否生存持久的关键。2.文化作品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3.道德和法律(1)道德与法律都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调整规范。德治的根本在于约束人的心灵,求诸内心;法治的根本在于约束人的行为,求诸外行。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2)道德主要约束心灵,是关于真善美及公平正义等向上精神的指引;法律主要约束行为,是为人的行为设置的一条底线或大坎。道德与法律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法律根据道德原则制定,反映道德诉求,固守道德底线;道德渗透于法律,内化于法律,制约着法律,评判着法律。4.家风国风(1)“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众口传唱的流行歌曲中浸满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回荡着当下中国社会进步的生动旋律。小家背后是国家,大变革牵着小日子。(2)“家之不存,事之不有,业之难成,国之不再。”美好而幸福的家庭可以产生激人奋进的力量,更可以增添社会的和谐氛围。5.教育(1)“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2)古人云:“绳墨以求直线,秤以权轻重,规以求圆,矩以划方,此为基本之器,由此基本之器,方能成就万器。”万事万物都有它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3)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授加识、培养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格、品性、能力和责任感。大学不应该仅仅是帮助学生找个好工作,还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成年人。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如果把教育和就业简单等同起来,就太功利了,这是不科学也是不全面的。(4)有专家建议,教育重在激发天性、保护个性,最重要的不是学到了什么,而是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5)法国哲学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6)我们学校强调的是不断唤醒孩子的自律、自觉、自省,激发他们潜藏的能力、志趣、爱好,以“无用”的阅读、思考、交流来充实他们生命的厚度,拓展他们生命的宽度。当他们走出校门后,不会因为生活的艰辛而失去创造的灵感,不会因为大学的自由而变得松散怠惰,也不会因为五光十色的诱惑而失去心中的信念。(7)因此,应该在各层次教育体系中增加国学课程内容,加强国学研究基础建设,我们在日常也应该提倡尊孔读经,尊重圣人,尊重文化,尊重良心,尊重道德,博之以文,约之以礼。时时力戒——贪嗔痴慢疑;每日精进——恒喜孝诚习;改掉坏秉性——恨怨心怒烦;发掘善天性——仁义礼智信。只有持之以恒、精研细读,大众才能把国学作为一种生命价值和生活规约。6.梦想(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艰苦奋斗。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2)有梦想,有追求,有奋斗,一切都有可能。中国人民有梦想,世界各国人民有梦想,这将给世界带来无限生机和美好前景。7.文化遗产(1)喜峰口、山海关、张家口等战役都是在长城上进行的,但目前现场却没有任何标识。长城上每天游人如织谁又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不少烈士陵园由于年久失修而变得荒废败落,杂草丛生,谁会记得这里埋葬的都是为国捐躯的先烈?像湖南衡阳五马归槽遗址已成为一处坟山,车公山抗日战壕遗址现为村民菜地。(2)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