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1页古诗鉴赏(北京卷自命题)备考策略研究(提纲)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中学语文教研室周京昱古诗鉴赏考什么?——北京卷命题特点分析古诗鉴赏难在哪儿?——学生现存问题分析古诗鉴赏怎么训练?——复习备考策略分析一、古诗鉴赏考什么?——北京卷命题特点分析㈠文本选择的陌生性、独特性陌生性——与经典作品若即若离独特性——与阅读定式有所区别㈡命题形式的多样性、合理性选择题考查的3个要点①对作品中重点词句的理解;②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③对作品作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的体认㈢知能迁移的关联性、应用性知能迁移的4种方式①识记文学常识;②了解课内作品;③“激活”名词术语;④遵循规律原理。㈣思维活动的层次性、连续性思维活动的4个层次①“是什么?”——文字与意蕴;②“怎么写?”——思路与手法;③“为什么?”——目的与作用;④“怎么样?”——妙笔与败笔。㈤比较阅读的综合性、指向性综合性——①知识与能力;②课内与课外;③背诵与鉴赏;④内容与手法。指向性——①明确可比点;②体认同与异;③评价优与劣。二、古诗鉴赏难在哪儿?——学生现存问题分析㈠如何读懂一首诗——整合所有语言信息,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㈡如何读懂一道题——细察题目给予的所有提示与指令,明了命题者实际的意图。㈢如何进行文字表述——掌握一定的分析原理与表达范式,符合题目要求。三、古诗鉴赏怎么训练?——复习备考策略分析㈠观念与意识1.对古诗鉴赏测试性质的认识2.对古诗鉴赏四种课型的选择㈡知识与能力1.开列知识清单以查缺补漏2.“激活”名词术语以解决问题3.摸索训练途径以增强效果第2页共21页第1页共2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1页㈢过程与方法1.提升教材的使用价值2.强化对鉴赏原理、思路的认识㈣治疗与扶植1.纠正学生鉴赏中的“常见病”2.明确优秀诗评应具备的素质【附录一】2002—2006年古诗鉴赏北京卷自命题[例1](2002年春季高考北京卷试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C.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D.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2.对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村美丽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D.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参考答案】1.[B]2.[D][例2](2002年夏季高考北京卷试题)登鹳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3分)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3分)第3页共21页第2页共2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21页答:【参考答案】1.[B][E]2.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的壮阔景象,而且包含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