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文明村调度会典型发言050310全市创建小康文明村工作调度会议交流材料选准载体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小康文明村创建工作XX市卫生局(2005年3月10日)自全市创建小康文明村活动开展以来,市卫生局高度重视,立足自身职能,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一、以创建卫生乡村为载体,深入开展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市爱卫会坚持分类指导,典型引路,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制定了《XX市创建卫生乡村工作实施意见》,并明确提出将各创建村全部建成市级以上卫生村居的目标。年初召开了动员会议,市与县区爱卫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实行了分级负责,每月调度汇报制度。为及时掌握各村创建进展情况,市爱卫办联合县区爱卫办先后6次对卫生村创建工作进行指导,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督促整改。在创建工作中,突出村容村貌治理、村居保洁制度建设、健康知识普及、卫生设施配套等重点,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编发简报,交流推广。各创建村居都落实了保洁人员,建立了卫生保洁责任制,其中孙路、李坨、广利河等12个村居实行了卫生保洁“四统一”制度,纳入XX县区一体化管理,村容村貌有了大的改观。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去年孤岛镇建成了国家卫生镇,大王镇建成了省级卫生镇,六合乡等4个乡镇建成了市级卫生乡镇,54个小康文明村中有21个建成了省级卫1生村,其余村庄全部建成了市级卫生村。我市的卫生乡村创建工作得到了省和国家验收组的高度评价。去年7月份,我市在全国创建国家卫生镇现场经验交流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在卫生乡村的管理上,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不搞终身制,实行动态管理,对滑坡大,建设管理水平差的乡村实行黄牌警告,限期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乡村取消称号,确保了先进的示范性。结合我市实际,市爱卫会每年组织四、九月份两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并确定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为全市爱国卫生义务劳动日,各乡镇积极参与,组织形式第1页共4页多样的创建活动,努力改善环境,美化家园。充分发挥各级爱卫会的组织协调作用,深入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和除害防病工作,重点把好水质监测关和水厂管理技术指导关,保证农民饮用卫生安全水。不断探索农村改厕的新路子、新方法,利用全国爱卫会农村改厕项目积极引导小康文明村、搬迁村、新建户做好改厕工作,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每年坚持开展春冬两季灭鼠活动,有效控制了鼠害和出血热病人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二、积极构建农民健康保障体系,丰富小康文明村的创建内涵去年我们将各创建村全部纳入到农民合作医疗保险范围,深入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从健全农民医疗保险运行机制、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与管理、加强卫生支农四方面入手,加大工作力度,有效改善了各小康文明村农民就医条件和医保工作的健康发展。在工作实践中制定了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基金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办法,建立了转诊和报销补偿、经费收支公示制度,使农民从交钱参加农民医疗保险到就医、报销的全过程以及经办机构、医疗机构履行职责的行为都有章可循。通过2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保证了各村农民医疗保险工作的平稳运行。对小康文明村的五保对象、低保对象和伤残军人,其参加合作医疗个人缴纳部分由市财政统一缴纳,实现了弱有所保、应保尽保,54个村的农民参合率达97.5%。针对全市地广人稀的特点,在全市高标准规划建设了200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在54个小康文明村中新建16处社区卫生服务站,筹资280余万元对原有的32处村卫生室进行了改建和扩建,统一配备了微机和必要的诊疗设备,达到了农民步行20分钟就可享受到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有效改善了农民的就医条件。加强县、乡、村卫生机构的纵向合作,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实行乡村合作化管理,由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对其实行人员、业务、药品、财务统一管理,实现了人才、设备和技术共享,提高了综合服务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制定了《关于加强卫生支农工作的意见》,从2004年开始,市、县区直医疗卫生单位帮扶、支援基层卫生院(站)。去年,各医疗单位重点对各小康文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