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组合练1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其“四绝”的奇景和博大精深的徽文化蜚声中外。黄山不仅是____的自然美景,还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宝库。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继泰山之后第二个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黄山现有楼台、亭阁、桥梁等古代建筑一百多处,令人_____。黄山现存历代摩崖石刻近三百处,篆、隶、行、楷、草诸体一应俱全。历代文人雅士在观赏美景的同时,还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就有两万多篇(首)。美丽神奇的黄山孕育了“黄山画派”,那些隐居黄山的画家创立了以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山水画派,在中国画坛______。当然,黄山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如今的黄山市,正继往开来,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进新型工业化。“大黄山”“大旅游”,黄山市正发生着______的变化。“大开放”“大交通”,日益繁忙的高铁、国际航班,把黄山与世界联结起来了。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钟灵毓秀目不暇接另起炉灶日新月异B.钟灵毓秀目不交睫独树一帜泾渭分明C.秀色可餐目不暇接独树一帜日新月异D.秀色可餐目不交睫另起炉灶泾渭分明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又一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B.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第二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C.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黄山继泰山之后成为第二个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D.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第二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还让徽商故里、徽文化发祥地徽州因之而改名黄山市B.黄山市前身是徽商故里、徽文化发祥地徽州,也因黄山而改名黄山市C.徽州是徽商故里、徽文化发祥地,也因黄山而改名黄山市D.徽州也因黄山而改名黄山市,这里曾是徽商故里、徽文化发祥地4.下面是一则寻物启事的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寻物启事本人粗心,于2018年8月5日上午8时前后在公园丢掉棕色公文包一只,内有身份证、驾驶证、工作证还有带着瑞士小军刀的钥匙一串。拾到者赶快拨打电话150077×××××。有酬谢。此启李先生2018年8月5日答:二、古代文化知识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在太学读书的学生统一称为太学生。B.伏腊,是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夏祭为伏,冬祭为腊;也可以指伏祭和腊祭之日。C.太庙,指中国古代帝王的祖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在先秦有不同的称谓,自秦汉起称“太庙”。D.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仪式。按规定,天子面向南而坐,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三、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鸟欢鱼跃描绘了洞庭湖的晴明景色。(2)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不见人面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答案精析1.C[钟灵毓秀: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语境说的是黄山的美景,应选“秀色可餐”。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语境说的是古代建筑多,眼睛看不过来,应选“目不暇接”。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