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井中的大智慧——对团城古节水灌溉系统应用的研究报告北京三十五中学侯君竹李莹如果你到过北京,或许就住在北京,那你一定领略过琼岛的春阴。可你是否到过北海公园正门西侧一座砖筑的圆形小城?它高4.6米,周长276米,面积4553平方米。它与北海、中海、南海共同构成了北京城里最优美的西苑风景区,同时也是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小园林。这就是团城。如果你听说过团城,或许就到过那里,那你一定目睹过气宇轩昂的承光殿,颐静慈祥的白玉佛,还有那枝叶茂盛、苍劲挺拔、伞盖遮天的遮荫侯,和那威武挺拔的白袍将军。可你是否注意过团城被青苔所覆盖的地面——那古老的青砖和与众不同的井盖?那里凝聚鲜为人知的大智慧。一、调查目的:“城内地面高出北海水面和地面,城内树木的根系很难从北海湖面形成的地下水中得到补给,古树生长所需的水分只有来自天然降水……北京70%以上的降雨集中在夏秋两季,雨势稍大又会形成地面径流,白白流走。在这种情况下,团城古树如何能获得充足的水分,以致百代常青、历久不衰?”这是互联网上一片相关报道,具有关资料显示:团城地下有一个千百年来没有被损坏过的古灌溉系统。正式因为此灌溉系统,才使得团城古树能够常青。与此同时,我们又相继发现,北京各大重北海公园内,我们进行问卷调查要街道两旁的树木经过很好的灌溉,却干死、焖死。这两种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不禁引发我们的深思。为了了解此灌溉系统的构造,为了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为了了解这两种差距产生的原因,为了了解它的发现对北京建设的利用价值,也为了了解它为何能够沿用至今。我们进行了以下调查。二、调查方法:1.调查时间:2003年4月7日—2003年10月4日2.调查范围:北海公园、团城、景山公园、中山公园、北京市园林局、三里和东路、复兴门外大街、西长安街。3.调查工具:盒尺、铅笔、橡皮、笔记本、照相机、数码相机、自来水、自制100份问卷、量筒、手表。4.调查内容:①团城内古水井盖的大小、形状。②团城内古水井盖的位置。③团城内青砖颜色、形状、吸收10mL量的水在规定时间内的现象。④北海公园、中山公园新近铺设的地砖的颜色、形状、在规定时间内吸收10mL量的水的现象。⑤北京主要街道(三里和东路、复兴门外大街、西长安街)所铺设的地砖颜色、形状、在规定时间内吸收10mL量的水的现象。⑥北海公园内游人对团城内古灌溉系统及其利用的看法。⑦对景山公园园长(原北海公园副园长)进行采访。⑧对北海公园、中山公园内园林工人进行采访。三、调查过程:1.2003年4月7日(周一)——2003年8月6日(周三)搜集文字资料。2.2003年5月25日(周日):设计调查问卷。3.2003年7月29日(周二):到团城初次进行调查,搜集有关文字资料。4.2003年8月2日(周六):到团城调查水井大小、形状及分布。继续搜集文字资料。5.2003年8月4日(周一):到景山公园调查、采访院长沈方,并索取有关资料。6.2003年8月8日(周五):到林业局采访有关部门。7.2003年9月6日(周六):调查三里和东路、复兴门外大街、西长安街地砖颜色、形状、渗水性。到北海公园、中山公园调查地砖颜色、形状、渗水性。采访园林工人相关情况。8.2003年6月8日(周日)—9月6日(周六):进行100份问卷调查。四、调查结果:1.通过调查测到六个古水井口以及其形状、大小、分布。(如图1、图2)(据采访结果表明原有九个古水井口)各大道路两旁地砖情况:序号道路名称颜色形状倒水后的现象1三里河东路黄水停留在表面,有极微小扩散现象2复兴门外大街红水沿地砖缝隙流开,在缝隙内被吸收,砖表面的水有缓慢蒸发的现象。3西长安街灰、红水迅速沿地砖缝流开,砖缝内吸水较快,砖表面吸水性差,蒸发较快2.各公园地砖情况:序号公园名称颜色形状到水后现象1中山公园灰矩形,无花纹小面积的水很快被吸收和蒸发,大面积水在短时间内周围被很快被吸收,呈现较浅颜色。2中山公园浅灰矩形,有条状花纹倒水后水向四处迅速流开,渗水较明显,7分钟左右部分已被吸干3团城青较规则矩形边缘水被很快吸收,灰4分钟左右,部分已被吸干4团城(砖缝)吸水性极好,54秒吸干10ml水5北海公园灰矩形,侧面有气孔11秒吸干10ml水3.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