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4页我国高校PBL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之初探2006.10.26作者: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郁震陈颖辉高伟【内容摘要】:创业教育已成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将如何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当前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PBL(Practicebasedlearning)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优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词】: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型人才,PBL创业教育作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国际教育新理念,已经成为国内外各高校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因此,高校如何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从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人才培养规格单一、创新型人才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相对独立、两者相关度与系统性不强等诸多问题。基于对此类问题的深入思考,笔者认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不应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创业型人才培养相对隔离,而应使二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因此,本文提出的PBL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充分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命题提出1、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概念分析(1)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概念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创业是大学的社会责任。一般意义上来说,创第2页共24页第1页共2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4页新创业型人才是具有首创意识、冒险精神、企业家思维、创新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它在内涵和外延方面既不等同于创新型人才,也不等同于创业型人才,更不等同于创新型人才与创业型人才的简单叠加,而是以创新与创业教育为基础平台培养出来的复合型实践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有其特有的素质特征,包括创新创业人格、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这些素质特征也是界定何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其中创新创业人格是基础,它指个体非智力因素方面应该具备的素质,比如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方面。创新创业意识是动力,主要表现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新创业的兴趣、动机等方面。创新创业能力是核心,它应包括创新创业态度,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对承担风险进行计算的能力,懂得一些基本的企业经营概念,如生产力、成本和自我创新创业的技能等。(2)各类高校培养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应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理解及认识上,笔者认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应具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各类高校培养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应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文科类大学培养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因其一般具有深厚的文学、历史学、哲学等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故其应侧重于人文社会创新创业观念的普及与思维方式的更新;理工类大学培养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因其具有敏锐的问题开发意识、娴熟的专业应第3页共24页第2页共2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24页用技能,故其应侧重于对改造自然能力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创新与创造;而作为商科类大学培养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因其具有国际化战略思维、多元文化背景以及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商科职业素养,故其应侧重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改变与商业经营理念的革新。2、当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分析(1)世界各国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现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人的综合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的要求。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改革,都趋向于向创新教育目标发展。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界就提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的目标。日本80年代以来把发展创造能力视为国策,提出了“创造性科技立国”的口号,并于1987年提出“创造力开发是通向21世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