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资料注意保存新疆电网输电线路风偏故障分析报告新疆电力公司生产技术部2010年1月前言多年来,灾害性大风一直威胁着新疆电网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因强风和沙尘暴造成的输电线路倒杆塔、断线、风偏、污闪、绝缘子脱串和金具断裂等事故时有发生,其中尤以风偏对输电线路的危害频次高、范围广、程度重。近年来,公司根据灾害性大风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特殊区域输电线路治理工作,倒杆塔、断线、风偏、污闪等故障得到了遏制,但2009年以来,灾害性天气频发,部分输电线路由于设计不周、施工质量低和运行维护不当,风偏故障大幅上升,已成为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为认真剖析风偏故障的深层次原因,为公司输电线路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维护和技改大修提供依据,特编制本报告。本报告主要参照2005~2009年统计数据,重点对2008~2009年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以往典型故障进行了分析。新疆电网输电线路风偏故障分析报告1.新疆自然地理概况新疆国土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北倚阿尔泰山脉,南临昆仑山脉,中部横隔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分别位于天山南北,三大山脉和二大盆地是形成风区的主要因素。此外,新疆处于中纬度地区,冷峰和低压槽过境较多,加大了南北向或东西向的气压差,因而在一些气流畅通的峡谷、山谷和山口等地使得气流线加密,风速增强在冷空气入侵,尤其秋冬、冬春交际或气温突变时容易出现较大风速,甚至灾害性大风天气。新疆地形图在新疆境内著名的风区有吐鲁番西北部的“三十里风区”(小草湖~大河沿),吐鲁番与哈密交界十三间房“百里风区”(兰新线红旗坎~沙尔站),哈密三塘湖~淖毛湖风区(二百四十里戈壁风区)和东南部风区,巴州罗布泊风区,博尔塔拉阿拉山口风区,乌鲁木齐达坂城风区(红雁池~后沟),塔城铁厂沟~老风口风区,阿勒泰额尔齐斯河谷风区等九大风区。这些风区年大风日数(8级及以上大风)大多在100天以上,其中达坂城、阿拉山口风区甚至超过了200天。其中,哈密十三间房“百里风区”不仅大风出现频率高,且风速极值出现最多,2003年4月16日,位于“百里风区”的兰新线大步车站(距十三间房车站15km)实测瞬时最大风速达到了60m/s(17级)。2.输电线路风速取值原则2.1主要技术原则根据《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和《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DL/T5158-2002),110~220kV线路气象条件根据沿线气象资料和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按15年重现期确定;其中,确定最大设计风速时,按当地气象台站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作样本,采用极值Ⅰ型分布作为概率模型换算至地面15m高度确定。同时,还规定山区送电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如无可靠资料,按附近平原地区的统计值提高10%选用。综上所述,影响最大风速取值的主要因素为重现期、风速时距;同时,站点位置也是影响取值的关键因素之一。2.2重现期的选取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规定风荷载基本值的重现期为由30年一遇,2006年修订为50年一遇。美国ASCE74标准规定重现期对应不同的可靠性水平分别取50、100、200、400年一遇,而只有临时线路重现期小于50年一遇。我国输电线路行业标准中,大风概率采用15年一遇(330kV及以下线路)和30年一遇(500kV线路);对330kV及以下大跨越线路采用30年一遇,对500kV大跨越线路采用50年一遇。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发布《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GDW179-2008),规定110~330kV输电线路及其大跨越为30年一遇,500kV输电线路及其大跨越和750kV输电线路为50年一遇,经统计其平均基准风速约提高了10%和5%。通过对比,现行输电线路行业标准最大设计风速相对于建筑结构和国外标准偏低,但这和我国的国情和技术政策有关,现阶段不会有重大变化。2.3风速时距的选取我国建筑荷载规范采用连续自记、时距为10min的平均风速作为计算建筑物的风荷载。国外也有采用瞬时(2~3s,如美国、日本等)及1、2、10min甚至1h的平均风速。在实际天气状况下,风速的幅值随时间和空间是变化的,从宏观上看风速时距越短,其平均风速越大,瞬时风速最大。据统计,2min时距瞬时最大风速是平均风速的1.29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