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12年,孙中山对袁世凯说:“十年之内,大总统非公莫属。”“希望您当十年总统,十年之内我筑成铁路二十五万里,您练精兵五百万。”这段话反映了孙中山的救国理念由革命救国转向()A.实业救国B.教育救国C.军事救国D.法制救国解析:从材料可以分析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革命已经成功,对建设新的国家充满了期待,产生了“建造铁路”等许多实业救国的思想。根据所学,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许多有识之士面对国家与民族的贫弱,痛定思痛,提出了许多救国图强的思想,实业救国自洋务运动以来一直成为各界人士积极探讨的热门话题,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孙中山,在民国建立后,曾提出过许多实业救国的计划,试图亲自尝试实业救国实践。答案:A2.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包含: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而今天民生问题成为中国与世界共同关注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答案:B3.《胡汉民自传》载:“同盟会未尝深植于民众,民众所接收者,仅三民主义中狭义的民族主义耳。正惟‘排满’二字之口号,极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而弱点亦在此……而不能使为坚强拥护革命之群众,其责当由革命负之,而亦为当日失败之重要原因也。”对该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排满”口号易于为民众所接收B.三民主义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带有狭隘的民族革命色彩D.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历史的偶然解析:辛亥革命的爆发是阶级矛盾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结果,有其必然性。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从政治上看,民族危机加深,清朝统治腐朽;从思想上看,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答案:D4.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主要思想。A项说法错误,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孙中山的新旧三民主义体现了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也没有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排除B、D,因此选C。答案:C5.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和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解析: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以解决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即平均地权。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答案:D6.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24人中,有17人是共产党员。结合所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共产党控制了国民党B.共产党的实力超过了国民党C.反映了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的诚意D.国共合作以共产党为主导解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国共合作是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党对党的党外平等合作,因中国共产党力量有限,孙中山没有同意。国民党党员同一时期号称20万,而且掌握武装力量。答案:C7.右图为纪念辛亥革命的邮票,图案是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肖像。肖像的左侧,辅以孙中山亲笔题词墨迹:“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以下关于孙中山先生奋斗的业绩,叙述正确的是()A.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直接领导、发动武昌起义B.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C.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