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会举手发言吗?最近,听了一节数学公开课。在尝试练习阶段,老师准备请几位学生上台来做。这时有几位同学举起了小手,老师便点了3位同学让他们先后上来做3道不同的习题,前两位很快便解答完毕,而第3位同学(以下称他为“丁同学”)却在台上迟迟没有做出来。这时,下面大部分同学也都解答完毕。由于教学时间关系,老师便让全班同学停了下来,这时同学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丁同学的身上。下面有同学看出了丁同学的错误所在,准备提醒他,但老师阻止了,说让他一人做(语言很是僵硬),大家先看前两题。前两题很快就讲解完了,这时丁同学还是没做出来,老师语气生硬地讲道:“做不出来了,再看看题目呀,有这么复杂吗。”有的同学幸灾乐祸地笑了,丁同学更是不知所措。最后,丁同学在众目睽睽之下,非常尴尬地听完了这题的讲解。我想老师的本意是想抓住丁同学的错误(他的做法也是本题最常见的错误解法)重点讲解,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但是,老师却在不经意之间伤害了丁学生的心灵。假如你是那位学生,下一堂课还会多此一“举”吗。题目做不出来属于正常现象,凭什么要受这样的罪。不但丢了脸,而且前面两题还没有听到讲解……这个问题与其说是老师随心所欲、漫不经心带来的,不如说是教师狭隘的教育观(以教师为中心)所造成。我们要记住“在你的冷眼下有瓦特,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水平怎能提高呢。新课改要求以人为本,老师更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尊重孩子,欣赏孩子,给孩子带来知识的同时更应给他们带来阳光。(来源/教育时报)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