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相互作用北京市教学指导意见内容与要求说明(1)认识重力、弹力与摩擦力。通过实验,了解胡克定律。知道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现象,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通过实验,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矢量和标量。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本模块的学生必做实验有: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研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第1讲重力和弹力一、重力1.重力的产生:由于①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重力的大小:G=mg。3.重力的方向:总是②竖直向下。4.重心: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该点即称为重心。二、弹力1.弹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①接触;(2)发生②弹性形变。2.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1)轻绳的拉力沿绳指向③绳收缩的方向。(2)点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接触处的弹力④垂直于平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3)弹簧弹力的方向:总是沿⑤弹簧轴线指向变回原长的方向。(4)杆的弹力方向要依照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判定。3.弹力的大小(1)弹簧类弹力在弹性限度内遵从胡克定律,其公式为⑥F=kx。(2)非弹簧类弹力大小应由⑦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得。1.(2020四中期中)关于力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B.力的单位牛顿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答案D磁铁和物体不接触也可以有力的作用,故A错。国际单位中的基本单位有7个,分别是“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坎(德拉)”,所以B错。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D正确。2.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踩压跳板使跳板弯曲到最低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跳板发生形变,运动员的脚没有发生形变B.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此时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的重力等大D.此时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答案B跳板受到的压力是运动员的脚发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而对跳板施加的力,故A错;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是跳板发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对脚施加的弹力,故B对;跳板弯曲到最低点后使运动员向上加速,因此在最低点时运动员不是处于平衡状态,而是有向上的加速度,所以支持力大于重力,故C错;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错。3.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两个力均沿弹簧方向,且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F2-F1l2-l1B.F2+F1l2+l1C.F2+F1l2-l1D.F2-F1l2+l1答案C由胡克定律可知k=F1l0-l1=F2l2-l0,得k=F1+F2l2-l1,故C项正确。4.如图所示,一匀质木棒,搁置于台阶上保持静止,如图关于木棒所受的弹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答案D木棒的下端与地面接触,接触面为水平面,故弹力的方向应该与地面垂直,木棒的上端与台阶的一点接触,弹力的方向和木棒垂直。考点一重力1.重力大小G=mg。重力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无关,与所处的纬度和高度有关。因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减小而减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同一物体的重力在赤道处最小,并随高度增加而减小。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但并不一定“垂直地面”,也不一定指向地心。3.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并不等于地球的引力,它实际上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4.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不一定在物体上。1-1(2020中关村中学开学考)如图所示,“马踏飞燕”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它呈现了“飞奔的骏马的一只蹄踏在飞燕上的情景”,这座雕塑能稳稳地立着是因为()A.马所受重力很大的缘故B.马蹄大的缘故C.马的重心在飞燕上D.马的重心位置和飞燕在一条竖直线上答案D要使“马踏飞燕”稳立不翻倒,必须保证“马”的重力作用线通过“飞燕”的重心。1-2病人在医院里输液时,液体一滴一滴从玻璃瓶中滴下,在液体不断滴下的过程中,玻璃瓶连同瓶中液体共同的重心将()A.一直下降B.一直上升C.先降后升D.先升后降答案C当瓶中盛满液体时,重心大致在瓶的中部,随着液体的滴出,重心先下降;当液体滴完时,重心大致在瓶的中部,故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