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拖拉机学》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汽车拖拉机学课程英文名称:AutomobileandTractor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0803105001课程归属单位;机械工程学院制定时间:2007年8月15日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汽车拖拉机学》课程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以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液压传动、工程热力学、公差与技术测量和机械设计基础课为理论依托,其中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和机械设计基础的联系尤其密切。此外,本课程又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以及掌握有关汽车拖拉机方面的最新科技成就,为农业机械学、农机运用及修理和农机管理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本课程任务是以汽车拖拉机各总成及零部件的功能为主线全面系统地讲授常见汽车拖拉机及各总成、零部件的功用、组成、工作原理、结构分析及调整等内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汽车拖拉机外的农机及其它机械设备分析、运用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提供基础知识。2.课程为专业课,采用课堂教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汽车拖拉机发动机、底盘各系统、总成、部件的组成、功用、类型、要求(一般、特殊)、结构和工作原理;要求学生具有对汽车拖拉机主要总成、零部件进行一般运动、受力和性能分析的能力;要求学生能识读汽车拖拉机主要总成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了解主要总成的装配关系,一般技术要点和调整方法。3.适用的专业与学时数:适用于四年制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学生;授课44学时。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学习前导课程包括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液压传动、工程热力学、公差与技术测量和机械设计基础课等。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推荐教材:《汽车构造》(第3版)陈家瑞主编,机工版。(2)参考资料:《国外汽车最新结构图册》徐清富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构造》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组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拖拉机汽车学》中国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6.主要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要求:以教师讲解为主,采取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本课程与许多前期的专业基础课程均有联系,在学习中应注意应到学生,应用所学基础学科知识去分析问题。特别要注意分析问题时,从系统或部件的功能要求出发,而采用的一般结构措施。适当安排课堂提问和讨论,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进行必要的辅导和答疑,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既掌握知识又能灵活运用的目的。本课程理论性及实践性较强,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一)课程内容第一部分汽车发动机第一章绪论1.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2.汽车发展简史3.汽车的类型,汽车总体构造,汽车行驶基本原理。第二章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发动机的分类、工作原理、总体构造及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本章的重点在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总体构造;难点在发动机的总体构造。第三章机体组及曲柄连杆机构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柄飞轮组。本章重点在掌握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总体构造;难点在发动机总体构造。第四章配气机构配气定时、气门式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本章重点在掌握配气定时、气门式配气机构布置及传动;难点在配气定时。第五章汽油机供给系统化油器式发动机的燃油系统、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的燃油系统本章的重点在掌握理想化油器的特性;难点在化油器的五大系统。第六章柴油机燃油系统喷油器、喷油泵、调速器本章的重点在掌握喷油泵、调速器;难点在喷油泵的油量调节、调速器。第七章进排气系统及排气净化装置有害排放物及控制装置本章的重点在掌握有害排放物的控制装置。第八章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组成、散热器、节温器。本章的重点在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组成,大、小循环冷却水路。第九章发动机润滑系统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本章的重点在掌握机油泵、机油滤清器的分类、齿轮式机油泵;难点在机油泵的结构。第十章汽车发动机增压机械、涡轮、气波增压本章的重点在掌握机械、涡轮、气波增压的工作原理;难点在涡轮增压的工作原理。第十一章发动机点火系统发动机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