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铝与铝合金(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2)铝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l+6H+===2Al3++3H2↑,与Cu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Cu2+===3Cu+2Al3+。(3)常温下,铝在浓H2SO4、浓HNO3中钝化。(4)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如Na2O、Fe2O3等。(5)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如SiO2、Mn2O7等。一、铝1.存在铝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和硅,居第三位。2.铝的性质(1)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质软,密度小,导电性仅次于金、银和铜。(2)化学性质:①与O2反应:4Al+3O2=====2Al2O3。③与强碱溶液反应:如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和H2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6H2O===2Na[Al(OH)4]+3H2↑。④铝热反应:2Al+Fe2O3=====2Fe+Al2O3。3.铝合金及其制品(1)形成:铝中加入其他元素(如铜、镁、硅、锌、锂等)熔合而形成铝合金。(2)性能:密度小、强度高、塑性好、易于成型、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二、铝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铝(Al2O3)——两性氧化物(1)物理性质: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2)化学性质:①与强酸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下同):Al2O3+6H+===2Al3++3H2O。②与强碱溶液反应:Al2O3+2OH-+3H2O===2[Al(OH)4]-。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氧化物。2.氢氧化铝[Al(OH)3]——两性氢氧化物(1)物理性质:氢氧化铝是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固体,有较强的吸附性。(2)化学性质:①与强酸溶液反应:Al(OH)3+3H+===Al3++3H2O。②与强碱溶液反应:Al(OH)3+OH-===[Al(OH)4]-。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氢氧化物。③受热分解:2Al(OH)3=====Al2O3+3H2O。(3)制备:可以通过铝盐溶液与碱反应制得,如AlCl3溶液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用途:Al(OH)3能够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又能吸附色素,可用于水的净化。1.自然界中有无游离态的铝?为什么?答案:没有。铝是较活泼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2.通常情况下,铝或铝合金是否需做特殊保护?答案:通常情况下,在空气中铝与空气中O2反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物薄膜,从而保护内部金属,故不用做特殊保护。3.镁粉中混有铝粉,应如何除去?答案:铝与强碱溶液反应而镁不反应,可将混合物溶于NaOH溶液中,再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镁。4.实验室欲制取Al(OH)3,应选择________试剂更好(填序号)。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0.5mol/LAlCl3溶液②0.5mol/LNaOH溶液③1.0mol/L稀HCl④1.0mol/L氨水⑤金属铝分析:可溶性铝盐与碱反应可生成Al(OH)3,但由于Al(OH)3可溶于强碱溶液中,但不溶于弱碱,所以选择AlCl3溶液和稀氨水制Al(OH)3更好。答案:①④Al3++3NH3·H2O===Al(OH)3↓+3NH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由此可得出以下关系式:(1)Al3+Al(OH)3[Al(OH)4]-。(2)铝与酸或碱溶液反应生成H2的量,[来源:学科网]①等量Al分别与足量酸(H+)和碱(OH-)溶液反应,生成H2物质的量之比为1∶1,耗H+和OH-物质的量之比为3∶1。②足量Al分别与物质的量相等的H+和OH-溶液反应,生成H2之比为1∶3。③若产生H2之比为<<则必定是:与酸反应时,Al过量、H+不足;与碱反应时,Al不足、OH-过量。[特别提醒]向Na[Al(OH)4]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最终无沉淀。若通入足量CO2气体最终生成Al(OH)3沉淀。即Al(OH)3能溶于稀盐酸,而不溶于H2CO3中,离子方程式为2[Al(OH)4]-+CO2(少)===2Al(OH)3↓+CO+H2O,[Al(OH)4]-+CO2(足)===Al(OH)3↓+HCO。[例1]A、B、C、D、E五种化合物,均含有某种常见金属元素,A中又含有钾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澄清溶液,C为难溶的具有两性的白色固体,E则易溶于水。(1)写出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