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2细胞代谢相关图示1.图1是对酶的某种特性的解释模型,图2、3、4、5、6、7是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据图判断下列说法:(1)图1和图7都说明酶作用的专一性,其中b为麦芽糖(×)(2)图5说明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3)图2说明酶具有高效性,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4)图3/图4说明了反应溶液中温度/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pH/最适温度,其中A点的pH为7,B点的温度为35℃(×)(5)图3和图4中温度和pH对酶的影响机理是完全一样的(×)(6)图3中,温度由30℃→37℃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7)图4中,温度从0→B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8)图6能说明Cl-是该酶的激活剂,而Cu2+是该酶的抑制剂(√)(9)若在图6中的D点时增加酶的浓度,则反应速率不变(×)2.细胞内糖的分解代谢过程如下图,判断下列叙述:(1)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和④(√)(2)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3)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4)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③消耗[H],所以在无氧呼吸过程中无[H]积累(√)(5)真核细胞中过程①产生的[H]可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6)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过程中发生了图示过程①和④,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因为酒精是不彻底的氧化产物(×)(7)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进行图示中①②(×)3.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甲、乙、丙、丁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甲浓度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2)甲浓度下最适于贮藏该器官(×)(3)乙浓度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4)丙浓度下,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最少(×)(5)丁浓度下,细胞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产物中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6)丁浓度下,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7)丁浓度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4.如图Ⅰ表示某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的甲、乙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图Ⅱ表示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该叶肉细胞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相对浓度的变化趋势。请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图Ⅰ甲中水在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乙中水的消耗与产生都在线粒体内膜(×)(2)图Ⅰ甲中可发生CO2→C3→C6H12O6,在乙中则会发生C6H12O6→丙酮酸→CO2(√)(3)图Ⅰ甲、乙均能发生能量转换,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甲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乙中(×)(4)图Ⅱ中A、B物质的动态变化发生的场所和图Ⅰ甲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相同(√)(5)图Ⅱ中物质A为C5化合物,B为C3化合物(×)(6)图Ⅱ中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7)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低(×)(8)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低(√)5.图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图乙为该植物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示意图。图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M和N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请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由甲图可知,在温度为30℃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2)由甲图可知,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温度只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3)若已知乙图是在30℃条件下绘制而成的曲线,如果温度改变为45℃,图中a点上移,b点右移,c点左移,d点上移(√)(4)乙图中当缺O2时a点下降;缺Mg时b点右移;如果从c点开始增加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则d点向下方移动(√)(5)乙图中b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6)乙图中c点之后,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可能是CO2浓度和温度等,可以通过适当增加CO2浓度来提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