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欣赏》讲稿1[范文模版]第二讲电影艺术的基本特征一、电影的解读方法1、精神分析法:造“梦”;个性心理的“投入”;“替代性满足”——意淫2、结构主义法:蒙太奇3、语言学:电影语言;聚合与组合关系;表层深层结构4、心理学:“场效应”;现代社会的公共空间二、电影的文化特性:一仆三主(尹鸿)——主要的大陆电影一仆——电影三主——艺术;商业;艺术形态1、电影艺术价值与艺术追求:银幕诗人——陈凯歌《霸王别姬》(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黄土地》田壮壮贾樟柯2、电影类型片和电影的商业利益英雄》驱动:“票房决定论”——冯小刚;后期张艺谋《英雄》3、电影的艺术形态:主旋律电影宣教电影传统五个一工程华表奖期末考题:你认为电影是什么。我心中的电影(列宁:所有艺术中电影最重要)三、电影的本性(与戏剧相比)1、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未来世界;未来世界的种种情形;星球大战;超人怪物;恐怖景象;神奇武功2、场景的逼真性,实景性实景与布景(戏剧。场景的虚拟性,假定性。戏剧的“三一律”——时间场景情节)电影的拍摄——外景室内实景拍摄人工搭建第1页共11页3、叙事的自由性蒙太奇手法(戏剧叙事的集中性,分几个有限的幕)1916年(美)大卫格里菲斯《党同伐异》不同时代《一个国家的诞生》4、情节与人物设置多样而复杂(戏剧人物设置一般较少,角色的正反、主次分明)5、表演自然化、生活化演员的本色派,性格派,影坛千面人(戏剧:人物脸谱化,表演夸张性)6、摄影机和蒙太奇造成不同景别:全、远、中、近、特(戏剧无景别、角度的变化)7、观众欣赏特殊的场效应(戏剧:观众接受、观赏位置固定、假定和真实)四、电影的早期历史1、电影的史前史:胶片、摄影机的发明2、拍摄方法:幕布里奇的连续拍摄3、雏形、爱迪生的“电影视镜”——拉洋片技术垄断4、真正诞生:卢米埃尔的“电影”——夕阳影戏5、关于早期电影的电影:胡安《西洋镜》(刘佩琦、夏雨主演);《定军山》(杨立新主演);《黄飞鸿之狮王争霸》——徐克6、电影的诞生日: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路易卢米埃尔、奥古斯都卢米埃尔;法国巴黎卡普辛路“大咖啡馆”的地下室的印度厅,放映了《火车进站》《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等影片,被认为电影的诞生日7、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1927,美)8、1929年美国电影学院奖(奥斯卡奖)颁发9、第一部彩色片《浮华世界》(1935,美)10、第一部使色彩不仅具有写诗效果而且具有表意性的电影——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红色沙漠》(1964)第2页共11页11、电脑数字在电影中大规模的使用,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三部曲《星球大战》(1977);《帝国的反击》(1980);《杰迪骑士的归来》(1983)四、电影发展的四阶段1、无声黑白电影时期(1895-1927)2、有声黑白电影时期(1927-1935)3、彩色电影时期(1935-)4、多媒体电影时期(1977-)《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詹姆士卡梅隆)1905年中国开始拍电影摄影师:刘忠伦第三讲名片欣赏之《饮食男女》(李安,1994)李安父亲三部曲:《推手》(1991);《喜宴》(1993);《饮食男女》叙事基本框架:美轮美奂的盛宴背后,是无尽的辛酸与支离破碎的一颗慈父的心,每个人的结局都出乎意料,但前面都有大量的铺垫孟子曰:食也,性也饮食为表,男女为里中西方文化的冲突第四讲电影的拍摄(画面构图景别机位角度影调色彩等)一、画面与电影的摄影1、两大词汇要素:画面声音(电影语言)2、摄影师——摄影指导(职责:在导演创作思想的指导下,用摄像手段和技巧实现导演的创作意图)3、directorofphotography摄影指导4、画面构成五要素:主体、陪体、前景、后景、背景,其中后三者统称环境5、主体、陪体、环境三要素6、主体:画面中被主要表现的对象,体现主题思想,画面存在基本条件,焦点陪体:陪衬,渲染主体,与主体构成特性情节或辅助主体表现主题思想的次要对象前景:位于主体前面的景物或人物,特点:色调深,大都处在画的四周边缘背景:主体背后的景物,距镜头最远端的“大环境”组成部分后景:主体后面人、物环境:画面主体对象周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