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规范练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民革命一、选择题1.(2018四川资阳二模)1919年5月7日《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山东是“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由此可见,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A.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B.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扩散C.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D.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强的理解2.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11月拟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但是要使我们的理想社会有实现之可能,第一步就得铲除现在的资本制度。要铲除资本制度,只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材料表明当时的共产党人()A.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B.正确认识到中国社会基本国情C.倡导苏俄的城市中心暴动道路D.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观点3.(2018江西五市联考)近代中国某宣言:“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据此判断该宣言是()A.《北伐宣言》B.《对日寇的最后一战》C.“八一宣言”D.国民政府发表的《自卫抗战声明书》4.(2018河北承德联考)1927年6月30日,有外国驻上海领事报告说,近期在上海,“每天都有新的受害者被捕,都在捐献了不同数目的现金之后获得释放,这是对有产阶层的恐怖统治”。这表明当时()A.北洋军阀统治残暴B.西方列强阻碍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C.三民主义思潮流行D.南京政府统治秩序尚不稳定5.1928年,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第三时期”理论,认为这个时期将是“大规模阶级搏斗的时期”。这一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是()A.失去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B.导致了“左”倾错误泛滥C.放弃了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权D.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6.(2018新疆乌鲁木齐一模)1926年11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明确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使正在挺进的中国革命“超出资产阶级民权范围”,发展到工农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农村要进到土地革命,城市要准备没收外国在华大企业,并将铁路、交通等收归国有。这一指示()A.为国共两党的合作埋下隐患B.推动了国民革命向农村发展C.使中国革命重心发生了转移D.直接导致了国民革命失败二、非选择题7.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时间大事5月5日和6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件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5月7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5月20日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各地工人纷纷响应——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材料二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2)根据材料二,“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答案:1.A解析根据材料“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民主同专制的斗争与扩散,故B项错误;根据时间信息“191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反对传统的儒家文化,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19年5月7日”,可知文章写于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五四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之下,故D项错误。2.D解析材料有两层含义,分别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基本观点: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还不是“资本家的国家”,故不符合中国实际,A、B两项不正确;材料只是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没有涉及革命道路问题,故C项不正确,排除。3.A解析材料中“三湘”“武汉”是北伐战争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