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过关检测(三)牛顿运动定律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9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2019·湖北黄冈调研)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2—公元前221年),我国杰出学者墨子认为:“力,刑之所以奋也.”“刑”同“形”,即物体;“奋,动也”,即开始运动或运动加快.对墨子这句关于力和运动观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墨子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墨子认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C.此观点与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基本相同D.此观点与牛顿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基本相同C[“力,刑(形)之所以奋也.”也就是说,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此观点与牛顿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基本相同,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故C错误,A、B、D正确.]2.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同一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时的惯性小,在粗糙水平面上时的惯性大C.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D.在“嫦娥二号”卫星中的物体不存在惯性C[决定物体惯性大小的因素是质量,因此A、B的说法错误;乒乓球的质量较小,可以快速抽杀,即运动状态容易改变,亦即乒乓球惯性小,C正确;在“嫦娥二号”卫星中的物体尽管处于失重状态,但其质量不变,因此仍然具有惯性,D错误.]3.手拿一个锤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锤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B.锤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C.锤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D.因为不清楚锤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关系C[锤头敲玻璃的力与玻璃对锤头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不论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两者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C正确.]4.(2019·湖北黄石模拟)如图,带有竖直支柱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光滑的小球被轻质细线和轻弹簧系住静止于斜面上,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现剪断细线,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弹簧达到自然长度前加速运动,之后减速运动B.弹簧达到自然长度前加速运动,之后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C.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加速度一直减小B[在未剪断细线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故弹簧对小球有向下的弹力,故剪断细线后小球先加速向下运动,加速度减小,当弹簧的弹力沿斜面向上且等于小球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时,速度达到最大,小球继续向下运动,此后弹簧的弹力大于小球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小球做减速运动,并且加速度增大,选项B正确.]5.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2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的物块(质量设为m)从木板的左测沿木板表面水平冲上木板.物块和木板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g=10m/s2,结合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求得物块在前2s内的位移3mB.可求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C.可求得物块的质量m=1kgD.可求得木板的长度L=2mB[由运动学图象知,物块在前2s内的位移x=×1m+2×1m=5m,A错误;0~1s,两物体加速度大小相同,设物块加速度大小为a1,木板加速度大小为a2,则有μmg=ma1=Ma2,则m=M=2kg,C错误;μg=2,μ=0.2,B正确;由于物块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不清楚二者的相对位置关系,故无法求出木板的长度,D错误.注意不能认为图象中三角形面积对应木板的长度,实际上三角形面积对应的是木板的最小长度.]6.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着一辆小车,在酒精灯燃烧一段时间后塞子喷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塞子的质量小于小车的质量,喷出时塞子受到的冲击力将大于小车受到的冲击力B.由于塞子的质量小于小车的质量,喷出时塞子受到的冲击力将小于小车受到的冲击力C.塞子喷出瞬间,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大于小车整体的重力D.若增大试管内水的质量,则可以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