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现代意义”主题发言稿马鸿英第一篇:“儒学的现代意义”主题发言稿马鸿英“儒学的现代意义”主题发言稿马鸿英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正宗,它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儒家学说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儒学贯穿中国上下几千年,在现代生活中,儒学有什么意义呢。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在这个开放的新时代,重血亲人伦,使社会温馨和谐,重实践理性,才能找出更美的明天,重道德修养,能使自身思想升华,儒学以”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为思想的核心,在现代正不断的规范着我们的思想,不断的纯化着社会风气,儒学提倡“为政以德”在现代生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当家做主,政府领导着人民,是最忠实的仆从,为人民服务,为政以德的思想在其基础上得以延伸和发展,成为世界政治体制的一颗璀璨明珠。儒学同时对神灵崇拜做淡化处理,把超自然的信仰放到了现实人世的从属地位,促使现代中,人们崇尚科学,能够放开思想的枷锁,大步地迈向更加理性的世界,儒学在现代中,是拥有无限活力与生命力的学说,它影响我们的言行举止,端正我们的思想,是我们前行的一条畅明大道。在现代生活中,我们的言行举止以儒学为基础,积极地弘扬儒学的思想精华,让儒学成为我们始终坚持的思想观念,用行动使儒学充满活力,充分发挥儒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第二篇:儒学的现代意义儒学的现代意义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2006年12月18日作者介绍。汤一介,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孔子学会会长,现任北京大学《儒藏》编撰中心主任。一、儒学现代意义的两个重要原因“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人们对其文化有‘自第1页共16页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古’,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儒学的现代意义”这个题目,我曾讲过多次,上世纪80年代讲过,90年代也讲过,现在到21世纪还讲。不仅我讲,而且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在讲,为什么。我想,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我们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前夜,此时此刻,必须回顾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雅斯贝尔斯(1883年-1969年)曾提出“轴心时代”的观念。他认为,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等地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根本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老子、孔子等等,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主要精神财富,而这些地域的不同文化,原来都是独立发展出来的,最初并没有互相影响。“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自那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动力。对这一开端的复归是中国、印度和西方不断发生的事情。”例如,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把目光投向其文化的源头古希腊,使欧洲文明重新发出新的光辉,而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宋明理学(新儒学)在印度佛教文化冲击之后,再次回到孔孟而把中国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踏入新千年之际,世界思想界已出现对于“新的轴心时代”的呼唤,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对古代思想智慧的温习与发掘,回顾我们文化发展的源头,以响应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的新局面。第二,新的世纪,我们的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第2页共16页求。费孝通先生曾提出“文化自觉”的问题。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也必须有个对自身“文化”上的自觉。什么是“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说:“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人们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古’,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