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回答1~2题。1.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A.全球降水量逐渐增大B.全球平均气温总的趋势是在升高C.冷暖、干湿时期交替出现D.全球平均降水与全球平均气温呈正相关2.从①到②()A.气候越来越干冷B.是全球变暖阶段C.山岳冰川大幅减少D.海平面上升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全球平均降水和平均气温均呈波动变化,并没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而且也不是呈正相关的。第2题,读图可知,从①到②,全球平均降水呈下降趋势,全球平均气温越来越低,即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B、C、D三个选项都是气温升高的结果。答案:1.C2.A(2013·肥西农兴中学高三联考)读近百年来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水平变迁图,回答3~4题。3.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重叠范围越来越小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的变化B.距海远近的变化C.气温的变化D.降水量的变化4.在全球这种变化最不明显的地区应位于()A.西西伯利亚平原B.亚马孙平原C.墨西哥高原D.埃塞俄比亚高原解析:第3题,甲、乙两物种呈南北向分离趋势,且对比甲、乙两物种原来的生存地域,均朝北迁移,主要应是气温的变化,即全球变暖导致物种向高纬迁移,故C项正确。第4题,从形态上看,甲+乙是原先甲和乙之和,目的是与后来两物种作比较。由于全球变暖,两物种均向高纬度(北半球)迁移,甲物种迁移更快,故分离,A、C、D项是有可能的。如果在亚马孙平原,应向南迁移。答案:3.C4.B下图为一张北极冰盖融化时的图片,酷似哭泣的人脸,被人们富有深意地命名为“‘大自然母亲’在哭泣”。据此完成5~6题。5.上图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海洋环境污染B.生物多样性减少C.臭氧层被破坏D.全球变暖6.针对此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①植树造林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③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④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⑤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解析:第5题,北极冰盖融化等是由全球变暖所致。第6题,针对全球变暖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发展新技术和新能源等。答案:5.D6.B(2013·浙江省高三联考)图2是图1中比拉姆的气温、降水量图。完成7~8题。7.每年比拉姆有两个相对多雨期和两个相对少雨期,其影响因素是()A.地势B.洋流C.人类活动D.太阳直射点移动8.由比拉姆向北,随纬度逐渐升高,多雨期与少雨期的变化是()A.两个多雨期的时间间隔变长B.两个少雨期时间间隔变长C.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少雨期D.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两个少雨期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知比拉姆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每年春秋分前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在二至日受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少,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有关。第8题,由比拉姆向北,随着纬度的升高,进入热带草原气候区,形成一个多雨期和少雨期。答案:7.D8.C读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9~10题。9.影响①—②—③气候类型更替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热量C.水分D.洋流10.影响④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热量C.水分D.洋流解析:第9题,图中由①到②再到③,分别出现了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的更替主要是热量条件不同导致的。第10题,④表示温带大陆性气候,该气候类型一般分布在温带大陆的内部,因为大陆内部距海较远、降水稀少;图中④气候类型所在地虽然临海,但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地带,受地形影响,降水量小,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9.B10.A(2013·涡阳九中高三质检)下图为我国两个时段多年平均等温线(单位:℃)变化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1.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是()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C.南方地区D.东北地区2.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最可能是()A.甜菜种植区域南移B.小麦种植海拔降低C.水稻种植北界北移D.油菜开花期滞后解析:第1题,对比两个时段的等温线变化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1993~2000年多年平均等温线向北扩展最明显,因此选D。第2题,气候变暖将导致甜菜种植区域北移,小麦种植海拔升高,水稻种植北界北移,油菜开花期提前。答案:1.D2.C(2013·宁波五校高三联考)下表为我国五个自治区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