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诗红局长在武汉城市圈职业教育论坛上的发言XX市教育局局长蔡诗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省教育厅和市政府联合举办的武汉城市圈职教论坛,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聆听各位领导、专家的讲话和报告,深受启发,这对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深化教育改革、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代表XX市教育局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代表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想就XX市职教园区建设问题汇报一些初步想法,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和同仁。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武汉城市圈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机遇,也是推动武汉城市圈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机遇。省政府与教育部签订了共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的协议,教育综合配套改革是“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建设的重大举措。协议提出支持武汉两个开发区和有条件的城市集中建立职业教育园区。我们感到实施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有利于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有利于促进职业学校走集团化、连锁化和一体化路子,有利于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有利于打破部门界限,实现资源整合,做大做强职业教育。XX市是一个拥有辖区人口500多万、建成区人口30多万的中等新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XX县区职业教育相对集中。在XX县区方圆10平方公里内,有3所高校,10所公办中职学校,在校生7.5万人。XX县区职业院校占地面积3500亩,建筑面积300多万平方米,其中8所学校规模在5000人以上,具备了组建职业教育园区的基本条件。开发区建设、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加快提出了需求,XX市政府已向省教育厅提出建设第1页共19页职业教育园区的申请。然而对职业教育园区如何定义、如何建设、如何运作,是一个需要探索、深入研究的问题。从外地经验来看,比较成熟或者说成功的作法是象工业园区建设那样,规划一片区域,若干院校实行统筹规划、集中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但这种建设模式受到土地资源、投资额巨大等条件的制约,从孝感的实际来看,这种模式难以实施,也并非必要。目前,孝感已形成一批骨干学校,并形成较大规模,不需要另迁建设。我们初步设想,立足现有职教资源,结合XX县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以湖北职院为龙头,以孝感工校等重点中职学校为骨干,统筹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创新职教管理体制,大力推进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城乡合作,实现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逐步建立一个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与行业(企业)融为一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学效益,探索职教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品牌化的路子。要实现这样一个设想,至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有所突破。一、加强政府统筹,创新管理模式。职业教育园区的建设与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涉及面广,必须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一个有权威、能高效运转的职教园区1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关键是要对职教园区建设实行统筹规划,打破部门分割,行业分离、城乡脱节的旧格局,实现职教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建立一个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教育与其他部门,以及区域之间联结互动的新机制。二、大力推进校校合作,实现集团化办学。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学校走集团化、连锁化、品牌化的路子,形成职业教育的“航空母舰”。打破区域间、行业间、部门间的壁垒和障碍,实现职业教育资源重组,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经过近一年的酝酿,我们已于11月14日正式组建了有20所学校、20个大型企业加盟的XX市职业教育集团,通过集团这个组织框第2页共19页架,促进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部门合作,逐步实现强强联合,以强带弱,以城带乡,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最终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发挥职教资源的集合效应。三、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实现职业教育与本地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组建职业教育园区,其核心是要进一步促进经济与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