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XX省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3.29XX省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XX省委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根据团中央《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和《共青团XX省委改革方案》,结合XX省中学共青团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新发展和当代中学生新特点,以保持和增强中学共青团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着力解决“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特别是脱离青年的突出问题,持续推进中学共青团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努力为党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统一领导。自觉接受、紧紧依靠党对共青团的领导,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1务贯彻落实到中学共青团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坚持融入教育大局。围绕中学教育事业改革和人才培养大局彰显共青团的组织特征和特色优势,找准中学共青团工作的职能定位和工作路径,提升育人价值。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把准学生脉搏,了解学生心声,坚持服务学生的工作生命线,让学生当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问需问策问效于学生。坚持突出问题导向。紧紧围绕着重提高中学共青团的先进性和提升组织吸引力凝聚力,着力解决脱离青年学生的突出问题,着力破解制约中学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第1页共7页坚持夯实基层基础。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充分发挥中学团委的基础主导作用,注重将更多资源力量向基层配置倾斜,突出强基固本,夯实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基础团务,活跃基本活动。坚持符合吉林实际。紧密结合省情,找准中学共青团改革创新的薄弱点、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确定适合吉林中学共青团发展的方向、重点、路径、方法和步骤,走出符合吉林特色的中学共青团改革创新之路。(三)主要目标通过改革创新,使全省中学共青团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充满活力,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得到切实增强,直接联系服务引2领青年学生取得重要成效,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提高。用2-3年的时间,使发展团员和团员管理实现有序规范,团学比例逐步下降;逐步实现团员先进性、团组织先进性和团的工作先进性显著提升,进一步巩固中学共青团在全团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彰显中学共青团协同国民教育促进中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和功能,进一步增强广大中学生对党的向心力。二、改革措施(一)改革优化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1.改革加强团教协作。在全省教育系统建立大口团工委,同时履行中学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职能。团工委机构专设,其负责人按同级教育部门中层正职配备。省市县团委在团工委负责人选任、工作考核评价方面占主责地位。团省委学校部配备2-3名专职干部,并从教育、中学等领域增配若干名挂职干部,学校部负责人与省级团工委负责人施行互兼互任。市级、县级团委要有专人负责区域内中学共青团工作。市、县两级团委要建立中学共青团属地化管理联系制度,并根据需要自主成立区域性中学共青团工作交流协同组织。2.完善团学组织制度。在中学章程中要明确团代会、学代会和团学组织的地位作用、职责权限,充分发挥团学组织参与学校治理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中学团学组织格局,即以团组织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为学生第2页共7页“自我3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手臂延伸。确立共青团在各类学生组织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推动学联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严格规范执行校级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增强代表广泛性,提高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工代表比例。3.健全初中团队衔接机制。初中少先队工作受中学团委领导。团组织工作以团前教育、发展团员、团员意识教育为重点,少先队工作以团前教育、推优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