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围绕效率和民主,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形成了管理主义、宪政主义的研究取向,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请以效率和民主两种研究取向的历史发展过程为例,论述西方公共行政学各理论流派从彼此分立到从批判中相互吸收、渗透融合的发展特点。在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史上,历来存在着宪政主义和管理主义两种倾向。前者秉承政治学和法学的传统,关注民主、社会公平、平等、回应性等价值,强调公共权力的制约和限制;后者秉承管理学和经济学的传统,关注效率问题,强调公共行政的工具理性。管理主义与宪政主义之争最早可以追溯至美国建国初期联邦党人与邦联党人的分歧。二者的早期代表汉密尔顿和杰弗逊围绕着美国宪法的争论,成为两大行政学思想流派的直接来源。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联邦党人主张扩大行政权力,建立集中统一的联邦政府。汉密尔顿指出认为真正的好政府是强有力的政府,它必须具备四个因素,即“统一、稳定、充分的法律支持、足够的权力”,而效率是一个政府“最高的善”。与汉密尔顿不同,杰弗逊把行政和组织问题与拓展民主这一概念直接联系了起来。他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角度出发,主张用宪法来限制政府的权力,实现权力的分立与制衡,从而达到维护个人自由的终极目标。一、宪政主义与管理主义钟摆式运动的轨迹1、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管理主义的形成阶段,该时期以管理学作为理论基础,以追求效率作为最高目标。其标志是“政治——行政”二分理论和韦伯官僚制的提出,以及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1887年美国学者威尔逊发表了《行政学研究》一文,在文中提出了“政2治与行政”二分的理论,该文奠定了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管理主义取向。威尔逊指出,“行政管理是置身于‘政治’所特有的范围之外的。行政管理的问题并不属于政治问题”,“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动范围,而行政管理则是技术性职员的事情”,这里威尔逊将行政作为一种管理活动而非政治活动看待,通过强调行政的技术性将行政排除在政治之外。威尔逊认为,行政管理一以贯之的原则(即“企业式”原则)应该被用来指导公共机构的管理。“行政领域也是企业领域”。为了在政府运作中达到一些效率标准,威尔逊建议参照利用私人部门的行政管理模型。如果说威尔逊等人在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公共行政学的必要性并大致框定了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独立领域,那么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则从组织体制的角度为公共行政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框架。韦伯在他的官僚制组织理论中提出的“非人格化、合理分工、层级节制”等原则,以及他将效率问题和行政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认为行政管理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追求效率的理论,都是公共行政中管理主义的经典表述。除了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和官僚制理论为公共行政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供支撑外,对于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和技术化具有推波助澜作用的还有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后不久,不仅美国政府将其提供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与政府的公共管理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而且有许多公共行政研究者也开始重视通过科学管理来寻求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公共行政学者倾向于接受管理主义取向的公共行政思想。他们认为,政府与任何组织的管理是相同的,效率是公共行政的首要目标和指导原则。比如,怀特提出:“公共行政的目标3就是最有效地利用政府官员和雇员处置的资源”;古立克认为“在行政科学中(不管是公共组织还是私营组织的行政)最基本的‘善’就是效率”。在“效率至上“原则的指导下,公共行政理论被简化为一套设计行政结构的一般指导原则。公共组织问题被认为在本质上与私人组织的问题相同,因而解决的方式也大体相同,即在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层级制权威机构,并且通过单一的指挥来进行协调。2、行为主义公共行政学时期:管理主义的发展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行为科学代表人物西蒙对传统行政学的所谓行政原则进行猛烈的批判,运用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完整的行政决策理论。西蒙用“事实-价值”二分法代替了传统的“政治-行政”二分法,通过确定政策问题和行政问题的性质(事实还是价值),来确定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他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