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陈奂《诗毛氏传疏》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VIP免费

论陈奂《诗毛氏传疏》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1页
1/21
论陈奂《诗毛氏传疏》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2页
2/21
论陈奂《诗毛氏传疏》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3页
3/21
目录中英文摘要1引言2一、《传疏》的学术背景3二、《传疏》的疏解体例6(一)总结《毛传》章句辞例6(二)梳理《毛传》授受源流8(三)表彰《毛传》深得诗志9三、《传疏》的经学思想10(一)《毛传》与《诗序》无不合11(二)诗教与《春秋》相表里15(三)诗义与《礼经》可互证18结语24参考文献26论陈奂《诗毛氏传疏》摘要:陈奂《诗毛氏传疏》是清代诠释《诗经》的代表作。陈氏推崇《毛传》之训诂,指明《毛传》疏解体例,梳理其授受源流,更着重阐发诗志,呈现出恪守《毛传》的倾向。《传疏》也体现了陈奂的经学思想,其书秉承“《传》与《序》无不合”、“《诗》与《春秋》相为表里”和以礼解《诗》的宗旨,体现了清儒会通群经的治学特征。关键词:陈奂诗毛氏传疏诗经毛传清代Abstract:ShiMaoShiZhuanShu,writtenbyChenHuan,representedthestudyonTheBookofSongsofQingDynasty.Chen’sexegesiswasbasedonMaoZhuanandalsopointedouttherulesandstylesofMaoZhuan.ThisbookalsolaidemphasisonthemeaningofMaoPoetryitself.Notonlydidthebookelucidatethe‘zhi’(thoughts)ofpoetsandthesourcesofMaoZhuan,butalsoclaimedthattheannotationofMaoPoetryisbetterthanthethreeschools.Besides,hepresentedanargumentthatbothPrefacetoMaoPoetryandMaoZhuanhaveinherentconsistenceandhisannotationalsoreflectedthespiritofChunQiuandTheThreeRituals.Keywords:ChenHuan;ShiMaoShiZhuanShu;TheBookofSongs;MaoZhuan;QingDynasty引言诸经之中,《诗》最难明。《诗》之成书难明,古诗三千余篇,孔子删削其重,使《雅》、《颂》各得其所,是为删诗说1;或曰男女怨恨,饥饿劳苦,民众歌之,求诗者采之,可达乡邑与邦国,为天子所闻2,是为采诗说;或曰公卿列士诸侯,采诗献于天子3,是为献诗说。《诗》之作者难明,《诗》中存在自言作者姓氏的情况4,但其他诸篇作者多不可考。《诗》之篇目难明,《左传·襄公十九年》季札观乐,所载总目篇章与今本有异5。《诗》义更为难明,皮锡瑞论《诗》之难明者有八,已述之详矣6。传《诗》者多本孔子,秦火之后,《诗》分鲁、齐、韩、毛四家。汉武帝时,鲁、齐、韩三家已立学官7,为今文经学。《毛诗》为古文经学,相传为子夏之学,至战国时鲁人毛亨作《传》,是为《毛诗故训传》;毛亨又传训诂于赵人毛苌,毛苌后任河间献王博士,故《毛诗》之“毛”,兼指毛亨、毛苌。东汉末郑玄为《毛诗》作笺,间采鲁韩,参以己意,“毛义若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8唐孔颖达作《毛诗正义》,以二刘《义疏》、《述议》为本,兼疏《传》《笺》,《毛诗》至此定为一尊。宋儒尚理学,指斥毛、郑为章句之学9,废黜《诗序》,拨弃传注,专明义理,自成一家。10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诗经》学的代表作,其书不主毛、郑,不用《诗序》,多有新解。元明二代,朱子《集1《史记·孔子世家》载《诗》之成书云:“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史记·孔子世家》,[汉]司马迁撰,《史记》,第六册,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2345页。)2《公羊传》何休注云:“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引自《春秋公羊传注疏》卷第十六,《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原世界书局缩印阮刻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287页。)3《国语·周语》:“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行事而不悖。”(引自徐元诰撰;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国语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1-12页。)朱熹《诗集传》《国风》注云:“风者,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足以感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论陈奂《诗毛氏传疏》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