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零售业分析及发展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形式的发展和不断变化和外资企业的冲击,我国农村零售业面临着愈加强大的压力和挑战。我国农村零售业具有市场潜力大、竞争压力小、启动成本低、国家政策向农村倾斜等优势;同时又存在着农民整体购买力低、农村融资难以及农村零售业利润低的劣势。本文重点探讨我国零售业在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在对城乡零售业的对比以及对农村市场、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和农村地区消费者情况的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创新农村零售业态、制定科学农村零售业发展规划、进行从业人员培训、规范农村零售市场秩序等措施,为农村零售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关键词:农村零售业;农村市场;农村融资;连锁超市;品牌商店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村建设的措施,农村零售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农村零售业的发展是关系政府、企业和农民的重大项目。目前我国农村零售业具有什么特点?我国零售业的发展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其自身存在这怎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的零售业克服这些不足茁壮成长?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农民消费需求;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增加县及乡镇财政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发展农村零售业的有利因素我国农村零售业在新时期面临着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其自身也存在很多优势我认为这些有利因素主要有我国13亿人口,农村人口有9.5亿多占到人口总数的73%,农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营销学理论认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和商品是组成市场的四个必要要素。庞大的人口数量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容量。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255元,比2000年增长了44.4%。“十一五”期间,农民人均收入如果在2005年3255元的基础上继续按照5%的速度增长将达到4154元。由此产生的农村消费需求约2.2万元,农村的市场总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同时我国农村消费却严重不足,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从消费数量、质量和结构看,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城市居民落后10年,而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又比发达地区的农民落后15年。从长远来看,我国要建设小康社会,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是关键。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税费逐渐减免,农民购买力的提高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不难看出,农村居民的消费总量与其人口比例和收入状况不相称,反映了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随着中国加入WTO(二)农村零售市场竞争压力小,国际零售巨头加快了进入中国的步伐,大城市市场竞争空间日益狭小,外资零售企业进军我国农村市场却需要时间条件。相对于大城市你死我活的惨烈商战,中小城市和乡镇农村市场广阔,竞争压力小,商品需求大,市场风险相对较小。当前我国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零售业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分布面比较窄,城市零售市场趋于饱和,发展速度减慢,利润空间萎缩。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企业联络部在历时一年多对我国30万以上人口中180个城市超市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后,对我国城市超市饱和度得出如下重要的结论:超市的发育程度或饱和程度与该城市现有的超市数量成正比,与人口数量和人均收入成反比,以1334.43为基准,饱和度指数高于此点可以认为那里的超市已经过剩,向这些城市投资建立超市,并不增加该城市的总体规模,而只能是经过竞争去代替或直接收购当地已有的超市。相反,饱和度指数低于此点则被认为那里有一定的超市发展空间,投资这些城市可以使其超市总规模增加,并将获得相应的回报。我国许多城市的饱和度指数已经到达或者超过13334.43。而我国农村现有的超市却寥寥无几饱和度非常低竞争压力小,进军农村零售业市场具有广大的发展空间。(3)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投入成本零售企业开店投入的资金中,相当一部分花在地皮上。在大城市,寸土寸金,一些繁华地带的地租动辄每平方米上万元,这样的高成本投入,使得我国零售企业在与国际大牌零售商的竞争中很难拥有价格优势。而农村市场开发程度低,地价也大大低于城市,大大节约了企业的资金,降低了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劳动力成本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