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教授演讲稿5篇管理的常识主讲嘉宾:陈春花教授时间:2010年8月29日地点:济南舜耕会堂报告厅陈春花:我来山东已经来了第三次了,俗话讲事不过三,可能第四次我就不应该再来了。很高兴能够再一次来到泰山管理论坛,其实马院长在推动学习和推动企业管理的提升上做出了很多努力。作为我本人来讲,我也希望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做一些企业的管理研究人员应该做的事。从我进入管理的这个研究过程当中,其实整个研究过程有两件事情,给我比较大的触动。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非常努力但是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中国的人均工资只有美国人均工资的4.4%。所以当2008年我们在恢复金融危机而做出巨大努力的时候,2008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来到中国作演讲,他有四场,有一场在广州。他当时说了一个观点,我内心非常有触动。他说虽然中国对恢复金融危机有四万亿拨出来,也一定对拉动gdp的增长作出贡献。但是他不相信中国能够真正的解决经济危机的问题,原因就是他认为,中国人实在是太穷了。你没有真正的购买力,你不可能真正的推动经济的增长。这是第一个让我感触比较深刻的事情。第二件事,让我特别的耿耿于怀。身为管理人员,身为管理的研究人员,我们一直没有关心过我们的管理到底在中国三十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做出什么样的贡献。这个问题其实对我来讲,是我每一天,或者每一次研究当中都觉得比较痛苦的地方。在我个人的思考当中,我觉得最痛的地方,就在于——中国30年的经济增长,他真正的推动原因是资源的投放和国家政策的有效性。我们的gdp能够走到全世界第二位,最主要的是中国有两件事情做的非常漂亮。一个是国家政策强有力,而且有利;第二就是我们投放了非常巨大的资源。可是当你去看美国经济增长的时候,“得鲁克”曾经这样说过:有人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说,美国经第1页共45页济已经要开始衰退,因为没有人的经济周期持续繁荣可以超过25年,可是事实证明美国的经济持续繁荣超过了40年。它的原因是什么。美国不是实行市场经济,而是实行管理型经济和企业家型经济。他认为美国超过四十年的持续繁荣,是来源于两个原因,一个是管理贡献的效率,一个是企业家贡献的创新。那是效率与创新推动美国经济增长。那么我们在全世界大家都公认,持续增长超过四十年的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如果我们就拿这两个作比较的话,我们看到持续增长四十年的这两个国家,他们说动用的方法却相差很远。我们中国是用的政策和资源,美国用的是创新和效率。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个部分的时候,或者研究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我们确实有些难过。因为当我们讲率的时候,大家记住,谁要贡献价值。就由管理。换个角度说,中国三十年经济的增长,gdp达到全世界第二位,它跟我们管理做的贡献其实相关度很小,跟资源的投放和国家的政策有效性相关度很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从我们管理研究,和各位做管理工作,我们就要反思:为什么会是这样。所以我就给自己一个任务,我们来检讨我们在管理中到底做了哪些事。这个任务给了自己之后,我就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不断去观察中国的管理,管理者到底做了哪些事。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其实欠缺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我们对管理的最基本概念有很多误解。所以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对自己讲,我们不是因为管理的知识太多,其实我们是常识太少。我们不是技能不够,其实是我们的能力不足。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就专门写了一本叫做《管理的常识》的书,通过它来帮助大家。我们从最基本的概念去重新回归,理清我们在管理当中很多认识上的错误。如果我们能够调整过来的话,我相信我们的管理一定能作出很大的贡献。所以中国在2008年之后,中央政府提出来一定要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换个角度说,中国的增长绝对不能再依赖于源投放,因为我们没有太多资源,我们也绝不能依赖于简单的政策驱动。我们可能需要更大的努力,要依赖于效率的提升,技术的进步跟整个国家的结构调整。如果第2页共45页从效率的进步,技术的提升,和结构的调整角度去讲在座的各位和我,我们能做的贡献是在效率提升这个部分,这也是我在这个时间一定要写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我们在这个方面到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