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精神演讲稿“洛阳精神”讲稿一、精神力量精神力量是指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中产生出自信、自强的激情与活力,它包括思想、文化、信念、志向、气魄等诸要素,它与物质力量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物质力量是精神力量的有形载体和物化,而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无形延伸和强化。如果把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移植到城市建设范畴内的话,那么物质力量就表现为城市外观的不断更新和壮大,或者更简单地表述为城市的“硬实力”;精神力量就表现为城市内在的沉淀和张力,或者更简单的表述为城市的“软实力”。上海世博会的从举办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city,betterlife)”到各个国家城市展馆的设计和布展,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更倾向于挖掘城市本身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凸显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这种对“软实力”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形成世界不同城市的一致认同。这股潮流趋势后面的推手,应该就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二、城市精神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凝聚着一座城市的思想灵魂,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形-1与作用愈显重要,城市以精神论输赢已经为许多有识之士所认可。全国也有不少城市制订了自己的“城市精神”:XX省为“海纳百川而服务全国,在艰苦奋斗中追求卓越”;XX市为“精致和谐,大气开放”;XX市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XX市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如此等等,可谓至诚至信,各有特色,这些精神标语作为市民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共同指标,城市文明建设和文化品位的方向标,成为凝聚全体市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灯塔。三、洛阳精神第1页共3页让我们调转视线,回来审视自己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洛阳。洛阳作为千年帝都,几经兴废。洛阳人民不屈不挠、历挫弥坚的复兴精神,洛阳一次次在废墟上重新崛起,不曾消失在中国的版图上。“一五”时期,洛阳人民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铸就了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7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洛阳拔地而起,奠定了古都雄厚的现代工业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洛阳人民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成就了XX省副中心城市的地位,喜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创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风景优美的洛浦公园、高楼林立的洛阳XX县区……这些精神都融汇在了新时期“洛阳精神”的十六个字之中——包容开放、创业创新、实干争先、负重奋进。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繁华的隋唐时期,洛阳作为当时的都城就已-3文化创新点的高度统一。我们现在从事的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顺应了党和国家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潮流,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创业斗志,但如何将这一事业做大做强,如何打好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攻坚战,如何将洛阳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将遗产资源转化为旅游热点,仍然是我们工作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旅游的命脉系于创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创新有极高的要求,从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到企业市场形态的创新,从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到技术与人才培养的创新等等。只有方方面面的创新化为我们对自己的内在要求,我们才有可能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再美好的蓝图,没有真抓实干,就是一纸空文。实干是品格、是精神、是保障。“绝知此事必躬行”,实干就得求真唯实,实干就得扑下身子,脚踏实地,锲而不舍。这是一种精神境界和理想的人生追求,更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俯首甘为孺子牛”是负重更是一种担当,只有直面责任,勇挑大梁,勇扛重担,臵身担当思奋进,勇往直前不退缩,大力推行创新,狠抓工作落实,以发展的思维谋落实,以科学的机制严第2页共3页落实,以务实的态度抓落实,以实干促发展,靠巧干求突破,才能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才能与强者比高低。国内外城市化都面临深刻“文化转型”。“城市精神对城市生存、发展的内在支撑作用日益明显”是这种转型的总体特征。城市转型要求城市发展抛弃简单的外延式发展道路,走“资源节约”、“以人为本”-56-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