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战略关系的演变来源:国研网2002-7-2616:21:29内容提要:本文对信息技术与战略的关系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首先指出了企业对信息技术应用误区的主要原因,用模型的方式回顾了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并对模型提出了修正和点评;其次,从多角度进一步分析和深化对信息技术演化及信息技术与经营战略的认识;最后,从信息技术与战略的关系角度探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并附以案例予以说明。一、重新认识信息技术与战略关系的意义我们所说的信息技术,就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三者的综合体为核心的技术群体。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说,信息技术是一类用来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的总称,它包括了各种用于创建、存储、交换、处理和使用信息(商业数据,语言信息,图像,动画,多媒体等等信息)的技术。其中最重要的包括感测技术(扩展人的感觉器官获取信息的功能)、通信技术(扩展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计算机技术(扩展人的思维器官处理和再生信息的功能)、控制技术(扩展人的效应器官施用信息的功能)以及它们的综合技术,如下图所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以上定义给我们的启示是:信息技术的内涵是非常广泛的,它是一个技术群体,是多种技术的复合体或总称,不仅仅是指计算机。尤其在当今变幻莫测的世界中,信息技术必须被广泛地设想为包括企业产生和使用的信息以及一系列处理信息的不断集中和联结的技术,除了计算机,还包括数据识别技术、通信技术、工厂自动化以及其他硬件和服务等等。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从来就没有一种技术像信息技术那样进步如此之快,对企业的渗透力如此之强,影响如此之深远,带来的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正驱动和融合企业的竞争战略,改变企业的业务范围、管理方式、供应链和竞争优势,催生新业务并创造无限商机。也从来没有一项技术像信息技术应用那样,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起争议(信息技术悖论)但又充满了不可抗拒的无穷魅力。由于多方面原因,企业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认识还有诸多误区。这些误区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与管理者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影响和深刻含义,信息技术的演化进程及规律,特别是信息技术和战略之间关系的肤浅认识有很大关系。事实上,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基于信息技术的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全新的商业平台,信息技术和战略的关系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以至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统一。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战略关系,顺应潮流,把握机会,对企业的生存与快速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二、信息技术发展阶段论探讨信息技术应用于组织中,一般都要经历从初级到高级,从不成熟到不断成熟的成长阶段。诺兰1(Nolan)第一次总结了这一规律,1973年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到1980年,诺兰进一步完善该模型,把信息技术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如图2所示的六个阶段。在Nolan模型中,第一阶段即“初装(initiation)阶段”的标志是组织安装了第一台计算机并引入了自动化概念,同时初步开发了管理应用程序。该阶段,计算机的作用被初步认识。一般大多发生在财务部门;第二阶段即“蔓延(contagion)阶段”的标志是随着自动化的扩展(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并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而导致的计算机系统的急增。在该阶段,数据处理能力发展得最为迅速,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数据冗余性、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第三阶段即“控制(control)阶段”的标志是试图遏制快速上升的计算机服务成本并将数据处理置于控制之下。为了加强组织协调,出现了由企业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对整个企业的系统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特别是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第四阶段即“集成(integration)阶段”的标志是各种各样的系统和技术集成为内在统一的系统,数据处理发展进入再生和控制发展时期,第五阶段即“数据管理(dataadministration)阶段”的标志是完全集成的、基于数据的系统发展和实施的结束;第六阶段即“成熟(maturity)阶段”的标志是公司数据管理的日益成熟,可以满足单位中各管理层次的要求,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