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检测(三十二)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依次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是()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①→③→②D.④→③→②→①解析:选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体现世界是物质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体现物质是运动的;“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体现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规律是客观的,因此能够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正确顺序是②→①→④→③,故本题答案选B项。2.《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一观点()A.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属于否认物质的客观唯心主义D.坚持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解析:选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所以A项错误;作者观点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排除C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正确,当选。3.为带动微山旅游的发展,山东省微山县以微山湖渔村为基础,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旅游生活圈。这一做法的哲学依据是()①人类可以改变和征服自然②自然界是物质的,要尊重自然③改造自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出发点④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选D本题借助具体事例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①中的“征服自然”说法错误;改造自然要以客观实际为根本出发点,③说法错误;②④是微山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旅游生活圈的哲学依据,符合题意。4.2017年8月,四川九寨沟发生7级地震。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地球其实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该材料蕴含的哲理是()①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永恒的②物质与意识具有同一性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解析:选C“‘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说明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故③符合题意;“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说明物质与意识具有同一性,②符合题意;①错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排除;④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排除。5.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倾心畅谈,大杯痛饮。我希望长河悠远,岁月无痕,大地不老,阳光普照。从哲学角度看()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②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④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祝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③否认了人的意识的能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④错误。题目表明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①②当选。6.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中求进”()A.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B.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C.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与上升性D.说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解析:选B“稳中求进”表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7.“中医将亡于药”,此话并非危言耸听。很多种植者为多赚快赚,不顾中药材采摘时间和原产地的要求,甚至使用农药。中医没有合格的中药,等于外科医生没有手术刀。这表明()①中药材的种植必须遵循其生产规律②违背规律的种植必将对中医药事业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