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供销商业总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安徽省供销商业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是由安徽省供销社(以下简称省社)投资成立的全资企业。总公司现纳入报表汇总范围的有14家控股、参股企业(其中,2家为上市公司);2家事业单位(其中,1家为财经类大专院校)。经营业务涉及农业生产资料、再生资源、农业开发及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金融投资与服务、物流置业、文化教育八大板块。2015年经营规模302.5亿元,利润总额7.3亿元,在职员工超过5000人,综合实力在全国供销社系统省社级企业中位居前列。一、“十二五”时期总公司改革发展情况(一)主要经济指标逆势而上,经营绩效稳步提升1、销售和利润保持双增长态势。“十二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经历周期性波动,增速逐步放缓。总公司在下行压力下,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逆势上扬,增速逐级抬升。主营业务收入从“十一五”期末的184.6亿元增长到302.5亿元,增长63.9%,年均增长1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由3.7亿元增长到7.3亿元,增长97.3%,年均增长19个百分点。22、经济体量快速增长,资产结构日趋优化。2015年末,总公司资产总额为281.5亿元,比“十一五”末的86亿元增加195.5亿元,增长了2.3倍。其中:所有者权益64.9亿元,比“十一五”末的14亿元增加50.9亿元,实现翻两番。资产负债率由83.9%降为76.9%,企业经营结构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3(二)主动适应“新常态”,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1、成功对接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不断拓展。总公司推动具备条件的投资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辉隆股份于2011年在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成为全国系统“供销社控股农资流通企业第一股”;2015年,新力投资顺利开展对巢东股份的重大资产重组,成为类金融企业进军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先行者。同时,总公司积极拓展与银行的合作渠道,统筹调度投资企业的融资额度和资金配置,仅2015年度,13家投资企业共获得22家银行授信总额105.8亿元,融资规模超过80亿元。“十二五”期间,总公司本级借助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发行5亿元中期票据和2.5亿元短期融资券,累计为企业提供担保逾40亿元等,为社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一系列成功的资本运作和融资筹划加快了总公司转型升级的发展步伐,为打造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集团打下坚实基础。42、大力开展联合合作,新兴业态日趋丰富。总公司成功布局生态农业、社区服务、房地产等业务领域。先后投资成立安徽和合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德嘉置业有限公司、控股马鞍山徽润超市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参股安徽宝地新供销商业网络有限公司等企业。各投资企业继续扩展企业规模,辉隆集团成功收购黄山新安农资公司、海南省农资公司,与青海盐湖等5公司发起设立盐湖辉隆南方公司,实现并购省级农资公司和与上游企业联合合作的破题。双赢集团投资入股含山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参与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茶叶进出口公司先后成立安徽迎客松六安瓜片有限公司和安徽迎客松祁门红茶有限公司,控股安池茶叶有限公司。盛虹集团联合浏阳生产企业和本省销售企业成立投资公司,完成湖南临酆县万欣烟花爆竹有限公司股权置换工作,注册成立浏阳市盛虹国泰烟花爆竹有限公司,进一步向生产经营环节延伸。和合生态成功收购合肥绿叶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做实园林绿化主营业务。3、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后劲增强。总公司投资企业积极谋划实施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影响带动能力强的项目,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和活力。辉隆集团配送中心和信息化项目建设顺利完成;五禾生态肥业一期30万吨复合肥项目、二期15万吨腐植酸肥项目已成功投产,水溶肥项目建设快速推进;银山药业8700平方米立体化、生产自动化车间及灌区工程二期建设按计划顺利推进。双赢集团合肥废旧商品产业园、上海华漕基地、宣城废旧商品产业园建成使用,成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5要支撑。天诚公司再生资源加工基地项目一期两栋厂房和综合楼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和合生态公司园区建设有序开展,农产品交易中心、温室大棚已建成使用。德嘉置业合作经济广场项目住宅业态全部售罄并整体交付,商...